深植和谐 善治铜城——白银市“五治”融合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纪实
原标题:深植和谐 善治铜城
——白银市“五治”融合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纪实
记者 施耀花
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政治统领示范,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顶层设计到位,建设目标明确,发展线路图清晰,我市在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上善作善为,以政治为引领,高站位擎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白银样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白银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五治融合、五大建设、五大体系、五大体制”为主要内容的“5555”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思路,出台《平安白银建设责任制考评奖惩办法》《2020年度平安白银建设考评细则》,明确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的责任和各层级、各部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了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制度。编制印发《白银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基层制度指南》,涵盖我市基层综治中心运行体系、综合工作制度、群众接待大厅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等11大类51项制度机制,为开展社会治安工作提供了制度“指南针”。同时,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市78个乡镇(街道)全部配齐配强了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落实了政法委员政法津贴。
在强有力的政治引领下,成立正处级建制的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可谓是我市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夯基垒台的激荡一笔。立足政法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形势分析研判、重点工作推动调度功能,我市通过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搭建十大平台,依托技术革命和信息化支撑,实现了社会治理数字化集成、监测、研判、指挥、调度、实战等功能集聚效益。同时,5个县(区)、78个乡镇(街道)、823个村(社区)均建成了规模合理、层级明晰的综治中心,并按照标准配备了工作人员,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目标初步实现。
法治定纷止争,全力维护公平正义
法治的内核是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永远是和谐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围绕提升执法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我市全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执法,执法办案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平正义,来源于规范化的执法行为。
立足于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我市建立权威的法治实施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了执法行为和案件办理流程,行政执法专业化、程序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我市完善了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案件责任倒查机制,有效预防了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执法乱作为等问题。针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执法司法问题,各级政法机关组织力量深入执法办案一线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执法检查,现场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下发工作通报督促整改。
——公平正义,来源于坚强有力打击犯罪。
为增强司法公信力,着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在重大活动、重要时段、敏感节点期间我市坚持每日会商研判,对行业领域的涉稳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判,对重大突发事件实行即时研判,确保重大节会和敏感节点安全平稳有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组织、团伙52个,立案查处“腐伞渎”问题90件297人。开展命案攻坚和“云剑”追逃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农烟油”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同时,围绕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我市先后公布实施了《白银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白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白银市城区养犬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
——公平正义,来源于以人为本的司法救助。
加强市域内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各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有效落实安置、教育、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等措施。落实领导包案和接访制度,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包案化解重点信访案件,通过定点接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一批复杂疑难问题。
德治启人心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人民有信仰,治理有力量。
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做文明有礼白银人”十大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中,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在繁华市区,完善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街一园一场一社区”主题宣传阵地,核心价值观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践行、入脑入心。在青青校园,广泛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多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广袤农村,“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蔚然成风,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一约五会”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展“五星级”乡村创评活动,“五级联包”方式使“美丽庭院”创建成为白银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头炮和主攻点。评选文明家庭420户、最美家庭1080户,打造了一批以白银区顾家善村、平川区响泉村为代表的晒家训、传家训先进典型。推动道德模范评选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连续开展了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4人。
自治激发活力,共治共建共享新家园
“一个本、一支笔,一块抹布、一杯水”,这是白银区纺织路街道网格员张小妹的全部家当。自2011年社区在群众中进一步拓展网格化服务工作以来,张小妹用脚步丈量网格,以服务凝聚民心,靠责任办好实事,每天带着不同网格的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访贫问寒,用手中的笔和纸详细记录着每家每户居民的困难和问题,随时调解着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在我市,如张小妹一样的网格员共有23611名。自网格化管理与楼栋长管理、“十户联防”模式融合对接后,我市构建“三级网格四级管理”运行模式,全市划分一级网格78个、二级网格814个、三级网格5201个,“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摸排市外来银、返银人员17万余人,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网格员,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村(居)民自治是基层自治的重要载体。为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市打造了以平川区黑水村、景泰县大水?村、白银区强湾村、会宁县钟鼓楼社区为典型的示范村(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易地搬迁安置区社区治理模式,全市易地搬迁城镇点单独成立社区5个,成立社区工作站2个,较好保证了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在市级层面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在基层开展了“道德银行”等活动,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命名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1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89个。加强治安巡逻防控,全市城镇派出所建立了34支以巡警、治安、交警为骨干的常态化巡逻队伍,农村派出所建立了124支由治安户长、网格员、协管员、保安员等组成的治安巡防队伍,并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立志愿服务站,成立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合一。
智治提升效率,便民服务快捷畅通
“在手机上5分钟不到就搞定了,确实很方便。”今年7月,进城务工的小伙王一帆通过“铜城通”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动动手指便完成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系列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只是我市优化政法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数字白银、智慧政法建设,将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专网合并为一张网,实现了分时上网、逻辑隔离。建成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借助2019年全国“雪亮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城市的有利契机,总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造一类监控共4302路,整合二三类社会资源3000路,目前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处于试运行阶段,各县区也在有序推进中。
“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依托“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我市汇集、处理政法各级部门业务数据和涉及平安建设的行业数据,创建平安指标模型,综合评估社会治安状况并定期发布平安指数,借助信息化提升了综治中心的实体化效能。加强智慧政法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建设正在分头推进,进展顺利。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有效途径,充分发挥12345市长专线、网民留言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常委包抓县区制度,努力做到准确传递社情民意、及时为民排忧解难。推行“互联网+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建立网上咨询调解室、线上调解室,为人民群众铺设“依法、便民、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快车道”。
为民诚意满满,工作亮点频闪:景泰县寺滩乡疃庄村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开通“甘草产业园务工信息发布”及“环境整治”二维码,通过“码”上服务,帮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提升村容村貌,加强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市域治理在基层运行新模式。市公安局将“智慧交管”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盘子,围绕交管大数据、前端感知源、系统平台“三大建设”,推动高德地图、公安交警集成指挥平台、车辆大数据研判系统的科技信息化应用,努力实现“交通更安全、出行更有序、道路更畅通、服务更便捷”的目标。
风展旗如画,逐梦新航程。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下一步,我市将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不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绿色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白银供坚强政法保障,贡献强大政法力量。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