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文化魅力绽芳华
崇信“山水龙泉 养生崇信” 文化旅游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这是国家正式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序言部分的第一句话。五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崇信县始终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和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魅力绽放着似锦芳华。
文化项目建设夯基础强实力
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城市需要魅力,而文化则是魅力之源。该县坚持把文化项目建设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立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全力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花园城市神韵。
汭河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县上先后投资1.5亿元,对崇信县境内汭河流域(38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整治。组织实施了橡胶坝清淤、汭河人行栈道、生态景观带、廊桥、大理石护栏建设、景观堰坝体加固等工程。通过一系列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的落地实施,汭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成为黑鹳、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并对芮河治河两岸、桥梁、县城北大门等关键节点,从严把控建筑风格、装修档次、外观色调,注重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公园文化元素,让每一条街区、每一处景观都体现匠心、成为经典,彰显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营造了具有“山、水、龙、泉”特色的文化建筑群,如今汭河沿岸已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水生态景观带。
崇信华夏千年古槐王
积极推进龙泉寺、华夏古槐王两大核心景区建设,投资3420万元,铺油硬化华夏古槐王、龙泉寺、五龙山、龙泉民俗文化村等景区道路16.7公里,建成旅游厕所30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今年11月,华夏古槐王景区达到了创建标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实施了城区体育公园、村级文化广场、武康王庙环境整治、公共数字文化馆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文化旅游项目6个,计划投资1350万元,止目前,完成投资1050万元。从崇信县城西区广场的公刘塑像到龙泉山下汭河廊桥,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
“文化+旅游”凸显地域特色
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该县以“旅游+”融合发展为导向,编制完成了《崇信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华夏古槐王景区规划》,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依托“龙泉寺、汭河湾、大槐树、大关山”独特资源,以陇东黄土塬乡村为基底,围绕“大槐树-老乡愁-大乡村-大田园-大花园”发展主线,全力打造华夏古槐王农耕文化IP,引领全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紧盯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业态。确定了“一心、四廊、三个引擎项目、六大特色小镇、N个特色村(1436+N)”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培育了品茗休闲游、古树名木游、风景名胜游、红色研学游、民俗风情游和美丽乡村游六大特色旅游产品,平头沟、梁坡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梁坡龙泉夜市、平头沟万寿菊园、甘庄红牛养殖示范村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带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泉寺—华夏古槐王为核心,梁坡、西刘、大麦沟、平头沟等8个文化旅游示范村为羽翼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格局,成为平凉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扩量提质,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产业规模和效益逐年递增。县财政注资2.89亿元,组建成立了公刘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将景区整体移交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开发、经营,盘活了景区资源,拉动全县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至目前,全县发展文旅开发、非遗传承、文化娱乐、出版发行等文化旅游企业57家,从业人数600多人,建成特色文化旅游街区1条、开发文旅产品3000多件,文化旅游业对全县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77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8%和18.2%。
龙泉寺山脚下美丽风情
文化品牌推广扮靓颜值
文化品牌是文化发展的战略资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推进和结构优化升级。崇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游客喜闻乐见的文旅品牌?
2019年5月,“甘肃·崇信诚信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受邀嘉宾以“中华文化之灵魂”“诚信助推崇信旅游产业发展”“让诚信之光照亮中国大地”等议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崇信任”的崇信精神,持续推动诚信文化传播。而“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艺术节、大槐树婚俗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崇信是个好地方”“醉美崇信·欢乐假日”等美丽乡村旅游活动以及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营造了“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崇信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
2020年盛夏,“龙泉夜市”启动,该县大力发展文旅夜间经济,积极打造龙泉夜市旅游消费聚集区,创建了梁坡水街美食区、龙泉广场休闲娱乐区、汭龙堡商贸展销区3个功能区,推出了“夜品崇信、夜购崇信、夜娱崇信、夜游崇信、夜宿崇信”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同时举办了精品文艺节目汇演、非遗展演、网红“带货”直播等活动,有效拉动了夜间旅游消费,在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着文化的经济价值。
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和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支持鼓励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学、歌曲、书画作品。弦子腔剧目《八仙拜寿》受邀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文艺庆典上斩获银奖、在中俄建交69周年走进海参崴武术与艺术交流大赛中获得铜奖,剪纸作品《金狗纳福》、根雕作品《丝绸之路之足迹》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分别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铜奖,闫和平摄影作品《冰上芭蕾》获得2019第二届“骑士奖”国际摄影大赛动物类优秀奖。
华夏古槐王作为平凉名片,也登上了央视《魅力中国城》栏目,《崇信故事·旅游攻略》出版发行,《文旅经济看中国—书记说文旅(崇信篇)》《古道崇信》《家在塬上—秋收特产》等专题节目在央视成功播出,开创了崇信对外宣传的新纪元。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就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赢得人心的过程,这些凝结着崇信人民勤劳和智慧结晶的文化品牌,不仅做精做优了崇信特色,扮靓了崇信颜值,更加提升了崇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树立了优质的文化城市形象。
文化惠民喜获幸福感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文化繁荣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体育场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在崇信大地遍地开花,成果丰硕。
“十三五”以来,该县持续加大力度,向省市申报、巩固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农家书屋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知识的宝库”、“家门口的大学”、“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老百姓用这样的话语描述着农家书屋,亲切中透露着喜悦与自豪。
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分馆7个,民俗文化村3个,村级文化广场(体育场、乡村舞台)16个,木林、金龙、甘庄等10个村体育健身器材全部配套安装到位。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一批文化场所对外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有线混合覆盖率均达到99%。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同样也受到了农村男女老少的欢迎与喜爱,
文化“三下乡”及“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便民服务活动经常深入各乡村田间地头,让广大老百姓的“吹拉弹唱演”“诵读书写画”等拿手活都有了展示平台和发展的空间。先后举办了“抗疫有我”征文大赛、“书画下乡·文化扶贫”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主题活动、文化志愿小分队深入各村社,积极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展演,传承发扬民俗文化,为城乡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仅把知识和服务送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家门口,更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坎上,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崇信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哪里最需要文化知识和服务,就到哪里去,让文化与群众“零距离”,享受“零门槛”文化服务。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在崇信已基本实现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群众更加便捷、更加充分、更加丰富地享受着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成果,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通讯员 王颖月 薛婷婷
相关新闻
- 2020-12-01春风化雨铸检魂 ——西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 2020-11-27临泽倪家营镇:文明实践促民智 文化惠民暖民心
- 2020-11-27临泽新华镇:以文化之“魂” 引振兴之“路”
- 2020-11-26临泽沙河镇:文化下乡来 百姓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