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见“薯”光——产业扶贫看甘肃系列报道之五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洋芋、土豆、马铃薯,这是定西人口中的“三宝”。它沉淀了定西人“苦瘠”的过往,亦彰显了定西人傲骄的现在,更承载着定西人希冀的未来。
不仅仅是定西的宝贝,马铃薯如今是整个甘肃的“骄傲”。202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土豆大省”。
从靠它活命,到靠它致富。几十年间,甘肃人的需求变了,对土豆的要求变得“苛刻”起来——从曾经的“救命薯”“温饱薯”,到如今的“脱贫薯”“小康薯”。随着土豆身价的“进阶”,它所承载的使命更加繁重而长远......
单体重达5斤的“洋芋王”。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从果腹粮到脱贫薯
定西关于丰收的话题,自然绕不开土豆。每当进入收获季节,成熟的马铃薯便从陇中大地的坡地、山洼陆续“破土而出”。在延绵的山脉下,村民们挂着笑脸,把颗颗“金蛋蛋”从土里挖出,装入袋中。
造物主很吝啬,仅给了这里一片贫瘠的土地;造物主又很偏爱,赐给了这里的人们一种精灵般的食材——马铃薯。
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定西的马铃薯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其耐干旱、喜冷凉的脾性,遇到干旱少雨的定西,所产马铃薯以个大质优、色白体圆、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口感醇香、耐运耐藏和适合加工而闻名国内外。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洋芋成了陇人“一年蔬菜半年粮”的宝物,不知救过多少饥肠辘辘的甘肃人。人们说:“甘肃洋芋蛋,只吃洋芋不吃饭”。对于此说,“苦甲天下”的定西颇具代表性,马铃薯早已是那一代人心目中的“救命薯”。
上世纪末以来,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定西等甘肃中部贫困地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保粮食安全保基本口粮的“救命薯”“温饱薯”给予大力支持,坚持不懈地抓。
靠土豆活下来的定西人,从1996年开始实施“洋芋工程”,把马铃薯作为一项脱贫致富工程来培育和推进。一届接着一届干,从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再到产业培育,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省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稳定在1000万亩和1000万吨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逐步走上了集良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实现了从曾经的“救命薯”“温饱薯”到“致富薯”“小康薯”的跨越。马铃薯在保障甘肃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土豆实现了华丽蜕变,它见证了甘肃人改造山河、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
小土豆的大产业
从每年的9月底开始,刚刚从土里刨出来的马铃薯鲜薯便会陆续乘坐一辆辆“专车”,从定西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出发,驶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终端大型市场。赶在中秋、国庆期间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对甘肃来讲,马铃薯是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为农显著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202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30万亩,马铃薯总产量预计达到1500万吨以上。近期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在安定等地实地测产,亩产量均在2吨以上。从测产看预计全省今年外销销售鲜薯500万吨。”李旺泽,曾经在定西市安定区深耕马铃薯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豆书记”。如今,作为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他对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更是如数家珍。
据李旺泽预测,全省今年销售鲜薯500万吨,加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薯片、粉条、粉丝等系列产品50万吨。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0余万吨,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加工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率先走上全产业链发展路子的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0余万吨,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加工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率先走上全产业链发展路子的特色优势产业。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在安定区,马铃薯加工产品已经由原来的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延伸到主食粉、马铃薯面粉、蛋白粉、粉皮、粉丝、粉条、水晶粉、饼干、薯泥、糕点等主食化产品及休闲食品,加工产品不断丰富,还实施了淀粉全降解环保餐盒及包装材料项目、马铃薯休闲食品生产项目等精深加工项目20多个,以淀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看来,马铃薯已经融入定西地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今日之定西,因薯而名、有薯而兴。”唐晓明感叹道。
“2023年底,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300万亩,建成马铃薯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示范基地600个,面积达到6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总产值达到350亿元。”李旺泽说,“我省将打造一批生产大县、加工强县、产业强镇,集成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以‘甘味’品牌引领甘肃特色产业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2023年底,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300万亩,建成马铃薯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示范基地600个,面积达到6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总产值达到350亿元。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摄
“土豆宴”的“企图心”
甘肃人生生死死离不开洋芋。他们种洋芋、吃洋芋,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洋芋美食文化。洋芋,在他们手中蒸煮烧烤,凉拌炖炒,到底能做出多少美味佳肴谁也说不清。
土豆披萨、原味土豆汁、土豆鸡蛋煎饼、草莓土豆贝贝、土豆榴莲酥、土豆菲力羊肋、土豆玉米糕、金丝土豆虾球、蛋黄土豆炸生蚝……在每年的马铃薯大会召开之际,定西市安定区都会同时奉上一桌“土豆宴”的“大席”,让慕名而来的食客和游人们尽情地品尝独特的洋芋美食。
经过勤劳智慧的定西人一代一代革新相传,定西“土豆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以其独有的味道和特色向世人展示着“舌尖上的美味”。
相关信息表明,自2015年国内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已开发销售6大系列、26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年产马铃薯主食产品170多万吨。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金黎平会长指出,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马铃薯主粮化不仅有助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金黎平说。
而定西人早已在马铃薯主粮化的路上蹚了很久。
定西市现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8家,加工能力81万吨,产品涉及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以及相关主食产品等,开发了富有定西特色的马铃薯“108将军宴”和“70华诞宴”,研发并生产马铃薯馒头、面条、糕点、饼干、馕、方便粉丝等主食产品,形成了“吃干榨尽”式循环生产加工链条。
从视觉、味觉的直观感受,到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马铃薯不仅成为定西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成为带动农民奔小康的强力“引擎”。
“薯”光之下,“苦甲”不在,“甘味”绵长!土豆的“进阶”之路未有尽头……
相关新闻
- 2020-11-25甘肃全省49.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贫困
- 2020-11-19截至10月底甘肃省建成扶贫车间2454个 吸纳9.9万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 2020-11-17构建扶贫产业体系 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甘肃省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专项责任工作主题采访报道(六)
- 2018-11-21甘肃·网络公益扶贫·一县一品
精彩推荐
- 甘肃省举办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 【中国的脱贫智慧】全部脱贫摘帽!甘肃交出优异扶贫答卷!
- 【中国的脱贫智慧】以数为证!陇南脱贫智慧来了!
- 《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出台 教师不能把批改作业的活交给家长干
- 唐仁健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 提速度 育爆点 扩链条 聚要素 笃定干 加快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 研究提出我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2020“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年度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兰州新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