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武都张慧:从扶贫“门外汉”到“内行人”
“张慧书记,我是咱黄坪村麻地沟社石牛得的妈妈,这两天看到村里在安装路灯,咋没有我家的呀?你这事可办的不够公平......”
一大早,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黄坪村的第一书记张慧便接到村民石妈妈的电话,反映村里安装路灯没有从她家门口经过的问题。来不及吃完早饭的她,顺手拿起一个馒头匆匆赶往石牛得的家。
原来,这几天村里安装路灯,村民陈轻卫因为路灯栽杆没有立在自家门口,便私自把路灯藏了起来,导致周围几户人家的巷道都没办法照亮。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慧和这几户人家坐在一起,详细说明了村里安装路灯的路径规划,解释了村里安装路灯是尽可能让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扶贫项目的福利。把事聊开了,村民的心也敞开了。
“家长里短的矛盾和扶贫项目的分配,经常会造成邻里关系的不融洽,只有经常性召开群众大会跟村民‘说事’拉家常,入户走访了解大家的诉求,才能让大伙儿都满意。矛盾没了,心气顺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也就更足了。”
由于黄坪村山高林密,耕地资源少,给当地发展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让贫困群众有自己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黄坪镇为全镇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村社引进了太平鸡养殖产业,通过合作社带贫,帮助当地群众稳定增收。张慧及时将镇上通过合作社养鸡带贫的消息讲给村民听,大家不仅有了长期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还可以通过入股形式加入到合作社,每年获得分红收益,对散养鸡产业销售问题的顾虑也打消了。“今年还剩多少只鸡呀?”在合作社里,张慧跟黄坪村村支书、太平鸡养殖产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呼林聊起了今年合作社的收益和销售情况。这两天存栏的太平鸡即将卖完,黄呼林正在发愁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没想到张慧已经对接好了青岛康大肉兔养殖场,就等着兔苗一到,全村又能养起肉兔来。
“我们村以前没什么产业,全靠外出打工挣钱,自从张书记帮我们积极协调,动员大家发展太平鸡产业,我们合作社今年共收入了三万多块钱,带动了10户贫困户,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一千多元的分红收入。明年我们还计划发展养兔产业,收入肯定比今年要好。”黄呼林感激地说道。驻村帮扶三年来,进村入户、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使得张慧从农业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谁家老人身体不好、谁家收入来源单一等等她全都了如指掌。以村子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张慧和黄坪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这份情谊也成为她驻村帮扶工作的最大收获。
通讯员 李俊兴 焦小菊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