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孩子就是我的光”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常山教学点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王建林写着板书,脸几乎贴到黑板上,“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片上落满粉笔灰。一笔一划,每个字都工整有力。
常山教学点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最偏远的教学点,目前设有学前班和一年级。33年来,王建林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王建林在备课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1987年冬天,接替病危的大哥走上这三尺讲台,王建林从此离开城市,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我是靠读书走出去的,明白读书对山里孩子的意义。”王建林说。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是当地人的家训。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读书是走出大山的主要途径。
最初,常山教学点只有一间教室,黄土打墙,碎瓦遮顶,3个年级的20多名学生挤在一起。缺桌少椅,书本稀缺,王建林在操场上整出一块平地,学生用木棍等物在地上演算、练字,草编成的跳绳和脱了皮的皮球是仅有的体育用品。
雨天,教室成了“水帘洞”;雪天,王建林要从乡上挑煤回来给学生御寒。
王建林改良教学点采用的“复式教学”,将各年级的课程重新编排,使得所有年级能一起听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给这里的成绩减分。在全乡教学评比中,常山教学点的多项考核指标常年名列前茅。
浇灌了学生的心田,放学后,王建林还要耕耘自家农田。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农忙时节,他顶着月光挑粪耕地,第二天鸡鸣之前,还得到地里忙活一阵。
教学与生活“无缝衔接”,劳累不堪的王建林在1997年患上眼病,但也没给自己批过一天假,“我请假一天,耽误几十个学生的课程,算下来就是耽误几十天。”
由于疏于治疗,小毛病落下了病根,常年视线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他认为,“孩子们就是我的光。”
王建林不是没有机会离开这里。多年来,许多待遇优渥的岗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一一婉拒,因为他深爱着这片热土,坚守着孩子眼中的“星辰”。
与此同时,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进展,常山教学点的条件持续改善,电脑、电子黑板、电子琴……很多学生没听说过的教具出现在教室,崭新的练习册替代了土地上的“田字格”。
据统计,2013年以来,会宁县共建设校舍面积376914平方米,累计投入教育装备资金8415.44万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6383.19万元。
“教出一个孩子,一家人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王建林共教出近300个学生,其中40多人考上大学。
也有学生在王建林耳濡目染之下,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31岁的张翠霞便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张翠霞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初中老师,她依然记得小时候,王建林拿着粉笔头在凹凸不平的黑板上写的板书,一个月都舍不得用完一根铅笔。
“我要做一名好老师,让孩子们的未来有更多选择。”张翠霞看着今天完备的教学环境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也体会到了当年王老师的苦心。
近年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通过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乡村教师的育人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天色渐亮,一面国旗在操场中央徐徐升起,四个学生庄严敬礼,齐唱国歌。清脆的童音,飘向山外。
新华社记者周圆、杜哲宇、崔翰超
相关新闻
- 2020-11-17【“数”说甘味小课堂】兰州百合的秘密你知道吗?
- 2020-11-09【专题】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1-12【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1-13【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党校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