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林业扶贫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通讯员 曹康 付高峰
“十三五”时期,宁县林草资源发展持续向好,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46.12万亩,县属森林覆盖率达到32.0%,林木蓄积达到1281651立方米,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初显,林业扶贫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在宁县南义北门造林点,只见绿林绵延,稠密的植被覆盖了山川溪谷,密林中较为清晰的界限,是林场的护林防火路。“南义北门国土绿化示范点于今年4月5日开始动工,历时55天,共涉及北门、庄堡、寨河、焦台、北庄五个行政村,16500亩,工程总投资128万元,这个示范点的建设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南义乡乡长屈刚说。
近年来,宁县始终把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抓手,积极完成各类工程造林、封山育林、苗林培育,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此外,林区各单位严格落实林地征占用审批、林木采伐、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资源管护制度,构筑起有力的资源管护防线。
“从2016年开始,我们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打破乡村界限,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坚持造林15万亩,到2020年底共完成造林75万亩;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梁峁、沟坡平缓地带栽植油松、云杉、塔柏等大苗,陡坡以油松、侧柏容器苗和刺槐为主。工程采取绿化公司承包造林,林草局技术人员抓点指导的方式,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严把质量关,提高了造林质量,保证了造林成效。”宁县林业草原局局长董宏才说。
宁县还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生态保护要求调整产业方向,采取“农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富民产业,打造绿色增长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同时,宁县采取政府引导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建成林下经济示范点20多个,完成林下种植6.6万亩,林下养殖5.4万只,生态旅游6处,盘活了林地资源,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张正国是宁县春荣镇赤堡村人,家里有7口人,因为缺劳力和技术,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我家里有7亩洼地,耕种不方便,现在被流转植树造林了,每年土地流转费3500元,我植树务工每天90元,月收入2700元左右,挣钱顾家两不误。”张正国说。
从2016年至目前,宁县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845人次,兑付生态护林员劳务费1893.7万元。以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户持续增收为目的,实施退耕地还林4.02万亩,兑付农户补偿资金1100万元,其中贫困户1952户、320万元。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助,五年共兑付补偿资金5800万元,其中贫困户450万元。
相关新闻
- 2020-11-09瓜州:以生态“高颜值”刷新发展高质量
- 2020-11-09山丹: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开启农村“美颜”滤镜
- 2020-11-03甘州:生态之境 鹭恋金秋
- 2020-11-02武都:拆围植绿 开放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