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安军
在脱贫攻坚征途上,渭源县做细做实精神扶贫这篇文章,重点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价值引领、文明创建和文化浸润上下功夫,转思想、扶志气、长本领,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新渭源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强化理论武装 凝心增智“富”精神
该县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精神短板”,为贫困家庭衔接发放电视机739台,为贫困群众送去了党的关怀,送去了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食粮。二是主题宣讲深化认识。认真实施“乡村补钙工程”,制定《渭源县精神扶贫基层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组建精神扶贫基层宣讲团,开展面向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理论宣讲、感恩教育、典型宣讲260多场次;制定全县脱贫攻坚理论政策大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乡镇理论政策宣讲团、村级宣讲小分队、村民小组志愿服务队1733个,围绕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百日会战”行动,开展巡回宣讲和入户对谈活动3649场次,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答疑释惑凝聚共识。紧紧围绕基层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大调研”活动,完成调研课题582个;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百日会战”行动,形成脱贫成效分析报告5200多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对谈,引导群众解疑释惑,阐释渭源脱贫实践,广泛凝聚攻坚合力。充分利用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农村“大喇叭”等各类宣传平台,将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群众中,让群众感觉有盼头、有奔头。组织编印发放《脱贫攻坚“三落实”干部工作手册》、《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贫困户明白册》等宣传图书3.5万册,宣传普及“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等各项惠民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政策知晓率。
壮大主流舆论 激励扶志“硬”精神
制定实施《全县打好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战役实施方案》,坚持内宣与外宣同频共振、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激发脱贫摘帽精气神。一是社会宣传营造氛围。着力做实社会宣传,在各乡镇驻地和各行政村址及周边制作脱贫攻坚宣誓牌230多块,刷写脱贫攻坚接地气标语口号5000多条,各单位办公楼周边设置宣传标语300多条,并利用网站、户外电子屏、车载电子屏等滚动播放倒计时,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特别是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社会宣传,在县城和乡镇主街道商铺店面门头悬挂国旗4000多面,依托路灯杆安装国旗灯箱400多个,打造街头正能量。二是对外宣传鼓劲造势。加强与中央驻甘和省市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上推稿件力度,年均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共刊播脱贫攻坚主题宣传稿件900多篇(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发稿80多篇(条),进一步壮大主流媒体声音。三是典型宣传激励心志。开展“我(身边)的扶贫(脱贫)故事”征集活动,用贫困群众身边脱贫致富生动实践、感人事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推出县级先进典型80多个,李晓梅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我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着力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
突出价值引领 铸魂聚气“壮”精神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着力开展价值引领、道德建设、文化惠民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一是价值引领树正气。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实施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建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示范街,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书法作品展,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城市景观展示、好人故事传播、主题活动践行等多种形式,全面、准确、生动、直观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深入开展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倡导开展“口罩+手套 公筷+公勺”文明用餐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受到熏陶和影响。二是道德建设强素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筹集资金70.5万元,建成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141个,实现135个重点贫困村全覆盖,累计兑换积分超过20万分,通过物质“超市”激发群众道德养成。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建成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实践中心和所、站237个,组建各级志愿服务队1800多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万多场次,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三是文明创建树形象。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累计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脱贫示范户”等1458户,各类文明单位241个,让贫困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激励他们主动脱贫。四是移风易俗育新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11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总结推广新华社报道的田家河乡香卜路村网格化管理经验,积极倡树文明乡风,推动婚丧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形成新风尚。碧桂园集团支持我县党建扶贫项目资金242万元,其中11万元用于评选表彰乡风文明先进村,并分期组织人员赴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开展文明家庭建设和“我的家风家训”主题活动,培育“最美家庭”217户,引导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持续开展拆旧复垦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整治“六净六无”农户1.09万户,消除视觉贫困,提升脱贫成色。
坚持文化浸润 惠民兴志“强”精神
着力抓好文化扶贫,坚持在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春风化雨涵养脱贫精神。一是在文化育民上下功夫。以提升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脱贫信心。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组织开展“华夏文明渭河源——中国作家看渭源”采风活动,邀请省市文艺界人士来渭源采风写生,推出了一批聚焦渭源发展、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县乡村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阅读点亮书香渭源”全民阅读,为全县农家书屋全覆盖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推广注册使用“百草园”APP达1.2万人,以文化扶贫涵养脱贫精神。二是在文化惠民上出实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投入资金3543.9万元,实现21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全覆盖。争取资金128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建设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脱贫攻坚 礼赞祖国”大型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和书画作品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三是在文化富民上求突破。着力打造“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实施“文化+”战略,深入挖掘贫困乡村文化精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家乐、农家客栈星级标准化建设,争取省级旅游专项发展资金100万元支持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34个,切实把乡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