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敦煌:文旅融合放大综合效应
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敦煌:文旅融合放大综合效应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张晓亮
敦煌既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更是甘肃享誉世界的亮丽名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奇观以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文化优势。
为了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敦煌市相继开展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传承有底子
敦煌以“敦煌石窟”“月牙泉”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文化底蕴及其深厚,也造就了这里人们特有的文化追求。长期关注和致力于敦煌文化发展的杜永卫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到敦煌文化的氛围中去,最真切体会到‘千年敦煌’。”曾经在敦煌研究院从事雕塑陶艺工作近30年的杜永卫表达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让由于个人特殊原因离开敦煌研究院的杜永卫始终没有舍弃自己的“敦煌情结”,2018年,依靠自己的积蓄和亲朋的帮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杜永卫在距离莫高窟15公里的莫高里村建立起了“莫高里工匠村”,“想让存在千年的技艺在敦煌传承下去,弘扬敦煌文化和工匠精神。”杜永卫说起了他当时建设“工匠村”的初衷,因为在这里他能获得心灵的归属。
为了弘扬敦煌文化,近年来,敦煌市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当地群众和每一位来到敦煌的游客都能获得敦煌文化的熏陶。
漫步敦煌市街头,随处都能感受到敦煌独特的文化元素。在敦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文化馆、规划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飞天大剧院、百姓剧场等一应俱全。
9月27日,记者在敦煌市图书馆看到,虽然是周六,但来到图书馆里读书学习的人们依旧是络绎不绝。
“我们是全省县级图书馆中最先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的图书馆,每天对外开放10—11小时,节假日不闭馆,夏季延长至晚10时,每天接待读者2000人次,开放2年来接待读者近70万人次,位居全省县级图书馆接待读者量馆榜首。”敦煌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黄琳告诉记者,除了“规定动作”外,图书馆会定期开展书友会、朗读会、“裸读时光”“我为经典来配音”等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同样在敦煌文化馆,如今这里每年举办活动达3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敦煌舞、敦煌曲子戏、民歌等极具本土地域特色的培训,飞天大剧院免费提供服务场所,支持艺术表演团体公益性演出,百姓剧场“周周乐”周末彩妆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品牌活动,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目前,敦煌市群众文艺团体发展到53个,他们常年活跃在群众当中,每年演出300余场。
文化发扬有路子
自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敦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敦煌市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了解敦煌、感受敦煌。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敦煌文化,2020年7月22日,敦煌文化学院正式揭牌,敦煌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签订了共建敦煌文化学院协议,为开展以敦煌文化为主的各类培训和研学搭建了良好平台。
“敦煌文化学院师资队伍,由中国人民大学、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和知名敦煌学者组成,学院将按照敦煌文化课专题辅导、文化遗产地现场研学、特色教学点实践体验的基本思路,研发教育培训课程,并确定了敦煌研究院、阳关、玉门关等10个实践教学点。”
敦煌文化学院院长赵虎表示,学院以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为导向,着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提升干部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研学融合发展,加强国际国内文化学术交流,进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性研学实践特色基地。
去年9月19日,敦煌市邀请敦煌研究院壁画修复师、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云鹤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敦煌大讲堂”作敦煌文化专题讲座。
李云鹤用风趣幽默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了他在莫高窟的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从事壁画修复60多年来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理解,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阐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同时,邀请《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赵冬梅、赵玉平、鲍鹏山和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等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经常性开展《敦煌大讲堂》《敦煌文化驿站》《莫高学堂》等专题公益讲座30余场次,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文化素养,激发弘扬敦煌文化的热情。
在文化演绎方面,《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经典演艺在敦煌常态化演出。同时,敦煌市还和喜马拉雅等平台联合建立敦煌有声故事库,已制作完成20条故事。通过开展“玉门关”诗词征集活动,国内外名家1000首格律诗词入选并收录于《玉门关诗词》。在敦煌市融媒体中心电视、广播、“掌上敦煌”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开设《天下第一说敦煌》《敦煌文化大讲堂》等弘扬敦煌文化特色栏目,编辑制作推送作品600余篇,并积极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敦煌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文旅融合有法子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时强调,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这为敦煌今后的发展既增强了信心,又指明了道路。
敦煌市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逐渐加大对其投入,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也逐步扩大。通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立了旅游发展与城乡发展、产业聚集、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等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文化内容创意生产,人才培养,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活动和文博会展、文化演艺、文化贸易等新兴文化业态都予以重点支持。
近年来,敦煌市加快了莫高窟、玉门关遗址、丝绸之路遗产博览城等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不断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旅游品牌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下一步,敦煌将继续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旅互动,以“诗与远方·如梦敦煌”整体文化旅游形象为统领,深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与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节的有机结合,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事品牌。既要坚守敦煌历史人文特点,又要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中高端与大众化结合、文化体验与旅游产品结合等手段,将历史遗迹同现代人文关注点结合起来,赋予历史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生机,真正向世界展示与千年敦煌文化底蕴相匹配的叫得响亮、颇具魅力、印象深刻的文化景观。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