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山丹:乡村风景处处“兴”

20-10-16 16: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通讯员 周军

  今年来,山丹县以特色产业发展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重点,把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改善、新兴业态培育、农村“三变”改革、全域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三线两区”精品示范建设,全面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产业振兴强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该县始终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的发展思路,通过着力抓好百万只肉羊培育和扩大肉牛规模养殖两项工程,加快发展以马铃薯、油料、优质牧草、中药材、肉牛、肉羊等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菜籽油、黑小米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优质农产品,打响山丹农产品特色品牌,让产业发展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有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引领,现在中药材种植每亩地平均经济效益可达到1300元左右,是原来种植小麦、大麦的3-4倍左右,是种植马铃薯的2倍,而且属于产销两旺,风险小、收益大。”一直探索高效种植产业的大马营镇新泉村书记张建沛,头一年种植黄芪就尝到了甜头,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新泉村13户贫困户以200多亩土地参股形式加入到了张建沛的合作社。    

  目前,该县打造爱福农业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五墩村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29个,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农产品4个。“山丹羊肉” 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目录和农业农村部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爱福农业“菇东东”食用菌、丹马油脂“丹马”菜籽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

  生态宜居美乡村

  今年里,该县将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项目作为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实施的一项“破冰”之举,通过统筹解决好危旧房拆除户和腾退复垦户住房问题,合理划分村庄分类,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保主保重,分类推进,加大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改造提升,实现了宜居更宜产的产居融合双赢局面。

  在年初全县生态宜居村庄规划前期的“腾退复垦”行动中,位奇镇新开村的那块旧涝池却成了支部书记钱万舜的一块“心病”,“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环境卫生肯定要达标,如今成了垃圾坑的涝池里面的芦苇如果铲了却委实有点可惜。”随着赐儿山获批3A级景区后,钱万舜顿时有了思路,“这里是通往赐儿山景区的必经之路,如果进行环境治理和美化改造,既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

  如今的旧涝池成了“出门见花开,移步能赏景,离家忆乡愁”的魅力景观,或是村中老幼、或是过往游客都会驻足玩赏、游览一番,周边餐馆已有人悄悄的将门头换成了颇具名气的“新开羊肉”牌子。

  目前,该县累计投资3.9亿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清洁村庄”38个,新建改建特色风貌农房949户,改造农村户厕2719座、土炕5500户,营造景观林带2682亩,整村推进硖口古村落保护行动。焉支山景区、汉明长城至山丹马场旅游线路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高庙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开村、双桥村被评为市级专业旅游村。

  治理完善润民心

  近年来,山丹县持续推行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的转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硖口新村是老军乡一个新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子,村上119户群众来自全乡11个村,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该乡成立了联合党支部,群众办事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两头跑的难题迎刃而解。从原潘庄村搬迁过来的潘炳辉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找村上办事,一出门就能找到人,再也不用担心跑空趟了。”

  这一成效是该县在破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空心化”难题的又一项民心之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建设联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实行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事务共办、村庄共治,实现了基层组织的共融共建。同时,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小事一“格”处理,大事全“网”联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

  人才服务激活力

  近年来,山丹县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着力通过调整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文书、科技(工业)特派员、优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等举措,选优“领头雁”、建强“智囊团”、育好“生力军”,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力量保障。

  清泉镇双桥村的专职书记王丹就是今年公开选聘的17名专职书记之一,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她的工作能力便得到了村班子和广大群众的积极称赞,“王书记虽然来到村上时间短,但是办事认真干练,只要是群众的事,她总是想尽办法协调沟通,而且参与村上发展谋划点子多、思路活。”

  同时,该县还立足能人众多优势,突出“急需实用”原则和“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山丹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投资现代设施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技能型劳务等产业,通过持续推进“1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培育“生力军”。目前,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次),通过“千名创业者培育计划”,推荐培树返乡创业典型20多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