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500平方米里的时代变迁——记庄浪农民王积稼和他的嘉禾博物馆
10月6日,兰州大学新闻学子国庆采风万里行博物馆小分队来到庄浪县西关村,这天天空阴沉沉的,飘着点小雨,气温随之转凉。我们跟随王积稼,穿过一个地面坑洼不平的泥泞巷子,碎砖块和一些塑料垃圾已被踩实在土里,再上一个小陡坡,经过一座快要坍塌的土房子,终于见到了王积稼建在自家庭院二楼的嘉禾博物馆。博物馆看着很新,水泥墙面,红色大门,两旁贴着对联,正上方是“嘉禾博物馆”五个大字。
嘉禾博物馆大门 孟媛/摄
1967年出生的王积稼,今年已经53岁了。“我改过名,原来叫‘积家’,是我爷爷起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觉得可能是让我积攒家业。积攒不下来,没有家业,那就积攒庄稼吧。”他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却有着端庄儒雅的书生气质。这位“隐居”在小巷里的收藏家,就是这家博物馆的主人。
推开博物馆的大门,薄薄的光线笼罩着整个展厅,展品包裹在清冷的气息中,整个展馆显得庄严而静谧。咔嗒一声,王积稼打开了馆内的灯,入眼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展柜,左边的柜台上摆满了博物馆的宣传册,右边的展柜里陈列着老旧的读物,墙上也挂得满满当当。
“这些是连环画、小人书,你们没看过,我们小时候就是看这些长大的。”王积稼介绍起他的展品,如数家珍。在这500平的房子里,紧凑地堆满了2万多件藏品,这些是王积稼30多年来收集的玩意儿。
“我就想留住一份记忆”
王积稼天资聪颖,受母亲和姐姐手工剪纸、编织的熏陶,从小就在工艺、绘画、文学等方面显示出天赋,对于各种课外读物更是喜爱有加。
“小时候就喜欢看各种小人书,看完也舍不得扔,听过的磁带、学校的毕业照我都留着,有意思的东西都会收集起来。” 说起收藏,王积稼一改初见时他温文尔雅的形象,变得滔滔不绝。
这天天气本是阴沉沉的,但嘉禾博物馆里却是亮堂堂的。这个博物馆从结构到展品布局都是王积稼一手设计的,屋顶上开了八个天窗,只用透明玻璃嵌着,光线从这几块大玻璃中投射进来,照得馆内展品格外清楚,那些老物件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他的博物馆里收藏的有从1981年创刊至今的每一期《读者》杂志,有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各个时代的毕业证书,还有庄浪县当地众多民俗纪念物等等。今年6月,甘肃省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王积稼的嘉禾博物馆做为平凉市唯一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受邀参加。
嘉禾博物馆《读者》展区 叶晓梅/摄
“在我参加甘肃省博物馆纪念馆长培训期间,《中国博物馆》杂志总编辑安来顺先生说博物馆应该把眼光放到近现代上来,甚至是当代。因为博物馆收藏的都是有年代感的东西,但是现在发展这么快,很多老物件已经找不到了。”
60年代的煤油灯、70年代的缝纫机、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在他眼里,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岁月的印记。“我就想留住一份记忆”,王积稼说。
“我不敢记账”
上世纪80年代,王积稼高考失利,因为家境困难没有再补习,从此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让他不敢松懈,他干过零活,搞过装潢,开过书店,还办过画廊,但他还是会忙里偷闲读各类书籍,去外地给店铺买耗材的途中碰到旧书古物都会买下来带回家。
妻子对他这个爱好一直不支持,开销大,没回报,但这也浇灭不了他对这些老物件的热爱,家里的藏品还是一件一件地多了起来。妻子生气之余扬言要烧掉这些破玩意儿,王积稼实在舍不得,便动了办博物馆的心思,把这些东西都归置起来。他曾找过一个商人朋友当合伙人,但朋友觉得办博物馆无利可图,拒绝了他,他就决心自己要把博物馆建起来。
王积稼在向记者介绍展品 孟媛/摄
2017年起,王积稼从银行和亲朋好友那里贷款、借款两百多万元,开始筹建博物馆。2019年9月26日,嘉禾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
我们好奇他这些年购买藏品花费了多少,王积稼扶了扶一只腿缠着胶带的黑框眼镜,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敢记账”。
据他的朋友估计,王积稼三十多年来购买藏品大概花费一百多万元。在嘉禾博物馆落成的那天,他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文字:“酸咸苦辣五十年,痴心不改三十载;夸父追日不量力,精卫填海梦成真!”
“实在不行了就都捐给国家”
目前他的博物馆分为中国共产党、伟人、抗日战争、国庆专刊展、《读者》、庄浪地方文献展、庄浪地方文物、历史的光影、中国考试制度简史、名人信札、老皮影、艺术之美、我与博物馆等十多个板块。
王积稼在向记者展示老照片 孟媛/摄
王积稼这些年常到各地的大学校园、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有关于博物馆的学习交流会他也都积极参加,最近还参加了甘肃文旅的短视频创作培训班,他告诉我们他打算在抖音快手上介绍这些藏品了,把地方民俗历史都传播出去。
“社会在城市化,乡村日益减少。新媒体、新文化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冲击使这些古老的艺术后继乏人。所以说,对它们的继承不仅仅是几个传承人的(问题)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担当,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这是王积稼9月10号在陇县文化馆举办的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论坛上的一段发言。
王积稼在翻阅藏书 叶晓梅/摄
现在庄浪县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很多人搬进了新家,家里的老物件无处安放,听说王积稼办了博物馆,就都送到他这了。“他们说放我这以后有机会还能见一面,要是放在别处就当成垃圾扔掉了。”如今对于王积稼来说,收藏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这些藏品是物化的历史信息,承载了世事变迁和文化传承。
东西越来越多,博物馆又是免费开放,无资金回报再扩建,我们问及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现在就是我一个人在撑着,很多人问我以后要是不开了,这些东西怎么办。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个人来说意义不大,以后实在不行了,就都捐给国家吧。”王积稼用低沉的嗓音回应着,说完他低下了头,整理起桌上散落的老照片。馆外不远处传来邻居翻修旧屋的装修声,馆内开始恢复平静。
文字:范竹清 刘畅 叶晓梅 孟媛
图片:孟媛 叶晓梅
指导老师:韩亮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指导老师韩亮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陈希斌兰州打工记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庄浪县万泉镇:网红苹果出道记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老支书讲述庄浪梯田第一村的30年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阿拉善:“旅游+扶贫”双线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