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看甘肃

【中国梦·黄河情】六十年坚守换颜色 不让泥沙入黄河

20-09-21 19:07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中国梦·黄河情】六十年坚守换颜色 不让泥沙入黄河

1600680744095043842.jpg

车道岭林场一角

陈正斌讲述车道岭林场生态效益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金秋时节,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的车道岭林场,天高云淡,苍山如黛,一派生态秀美的绿色画卷。

  穿梭于比自己还高的柠条间,陈正斌和护林员一起,又进行了新一轮巡山。

  “现在主要是排查火种隐患,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防火摸底。这几年,山林越来越深了,防火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说起眼下的工作,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车道岭林场场长陈正斌如数家珍。

1600680965360097326.jpg

陈正斌在管护柠条

  站在山腰间,陈正斌指着连绵起伏的青山说:“这是林场60年来一代接着一代干出来的成果。2000年以来,车道岭水土流失为零,成为关川河重要水源涵养地。关川河注入祖厉河,祖厉河在甘肃靖远注入黄河,我们在车道岭真正实现了不让泥沙入黄河。这一生态效益已经持续了20年,并将进一步释放。”

  车道岭属黄土高原西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这里曾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是陇中定西干旱少雨、生态环境严酷的典型代表。

  陈正斌介绍,为改变这一局面,20世纪50年代,定西首先从车道岭、华家岭展开了再造秀美山川历史征程。车道岭林场始建于1959年,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林场终于在横亘于榆安两县区的车道岭上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目前车道岭林场总经营面积13050亩,全部为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覆盖率92.75%。

  言及今昔巨变,巉口镇官新村62岁的护林员古玉忠也充满感慨。

  “我们小时候这里不长草,农民填炕、做饭找个柴草都困难。雨下大了就泥沙一起下来,变成了灾!农田变成了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古玉忠说,“那时候,种一亩洋芋,风调雨顺时的产量也就三四百斤。当时有一个顺口溜:‘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

1600681050450098015.jpg

古玉忠巡山

1600681070359073090.jpg

古玉忠管护树木

  “现在不一样啦!山绿了,安定的雨也越来越多了,灾害也少了,地里的庄稼产量也越来越高了,现在一亩土豆的产量在2000多斤。尤其是去年,定西土豆大丰收,1公斤价格1.1元,价钱也好了。只要人勤快,致富已经不是问题了。”古玉忠说,“我现在是护林员,管护着1300亩林地,一年的工资8000元。”

  气候资料显示,安定区年平均降雨量327毫米,蒸发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记者从定西市气象局了解到,2019年安定区年降水量达到478.1毫米。2020年以来,安定区累计降水量为428.1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了35%。

1600681099109003057.jpg

一位老护林员向记者讲述绿化巨变

  陈正斌说:“我们的生态环境与生产生活转变为良性循环。过去绿化不好,大家还要烧柴。现如今农村82%的农户普及了太阳灶、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再不烧柴了。每到夏秋季节,有很多外地的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

  让车道岭林场干部职工感到自豪的是,林场的绿化技术和苗木还走出了车道岭,被推广应用到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和新时代定西“福州林”等山川绿化中。

  新世纪以来,车道岭林场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雄厚的技术优势,走出林场办林业,争取项目,参与造林招投标,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找到了一条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1600681154520002388.jpg

“福州林”基地一角

陈正斌讲述参与“福州林”建设情况

  在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福州林”基地,陈正斌指着漫山遍野的茂盛林木说:“这是2017年3月启动建设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程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由福州市出资4600万元分四期建成的面积为10640亩的生态林,被联合国称为生态扶贫范例。车道岭林场全程参与了这一生态林建设,充分发挥林场多年积累的先进造林技术、经验,并将林场培育的抗旱苗木投入其中,为当地生态建设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做了很好的典范。”

  这也是安定区山川绿化的一个缩影。

  据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3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整体灭荒,有145条1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得到治理,共治理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564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1666吨/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植被覆盖显著提高,降水量逐年增加,气候环境明显趋于改善。全力打造的朱家山、赵家铺、响河梁、城区四山、佛沟门、鹿马岔、福州林等万亩以上精品绿化示范工程10多个1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分别比2000年之前提升了8.7%、17.3%。

  同时,退耕还林优质牧草的大量生产及劳动力的逐步解放,使得以马铃薯、草牧、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188元增加到2019年的7778元。

1600681251799084961.jpg

陈正斌在查看林木

1600681263814053222.jpg

绿色葱茏的安定山川

  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工作人员严小红说,在长达数十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安定区及其水保部门先后21次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有7人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建设先进个人,并积累了一系列技术经验,这些成就为黄河流域及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600681275842064403.jpg

安定区大坪村的水土保持誓言

1600681286126059708.jpg

在大坪村的道路上,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散步

  记者手记:定西生态的改变从何而来?

  说起定西,大家都会想到“陇中贫瘠 苦甲天下”。

  现如今,走进新时代的定西,许多人却感叹:现在的定西越来越绿了。

  这是如何做到的?是定西市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面对严酷自然生态痛下决心,立下改变生态的雄心壮志;是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拼搏精神的艰辛实践;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的结果。这也是实干精神的生动诠释。

  靠实干实现了生态、气候、生产的良性循环。

  如今定西市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群众致富路宽了,腰包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变成眼前的现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平凉灵台:多措并举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凉灵台:多措并举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 平凉静宁:基层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平凉静宁:基层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 H5|红星耀陇原 永远跟党走 这些红色故事要知道 H5|红星耀陇原 永远跟党走 这些红色故事要知道
  • 近物所刘杰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 近物所刘杰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
  • 省市企合作共建 兰州南二环高速等三条公路将率先建设 省市企合作共建 兰州南二环高速等三条公路将率先建设
  • 甘肃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 甘肃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
  • 兰铁局“五一”加开列车281列 预计发送旅客183万人次 兰铁局“五一”加开列车281列 预计发送旅客183万人次
  • 一群斑头雁在海子湿地草原嬉戏觅食 一群斑头雁在海子湿地草原嬉戏觅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中国三农报道]世界读书日 甘肃天水:
2   平凉灵台:多措并举让党史学习教育“飞
3   平凉静宁:基层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
4   甘肃临夏发生泥石流冲入隧道险情 公路
5   中国生物首批“甘肃造”新冠疫苗批准上
6   甘肃首届“工人发明家”“职工发明之星
7   书写敦煌文化精粹 传承丝绸之路精神—
8   新华全媒+|“死亡之海”旁 他们在沙海
9   白银市2021年“4·23”世界读书日暨全民
10   短期内 河东大部降水天气仍将持续
11   永登福山村降雨量最多
12   兰州市污水处理监管中心:24小时值守疏
13   兰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强降水发布提
14   张掖肃南“三举措”织牢贫困群众返贫致
15   张掖高台:特色产业挑大梁 夯实农民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