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访真贫带民致富践初心——记宕昌县甘江头乡袁家山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波

20-09-21 16: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通讯员 刘国庆 刘治学

  八月的宕昌,骄阳似火。袁家山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仍在进农户、听民意。“多看、多问、多跑腿,扶贫要用真心,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杨波说,“虽然脸晒黑了、人变瘦了,但看到村民富了起来,我们的心就踏实了。”

  宕昌县甘江头乡袁家山村,距离县城28公里,总面积2.8公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截止2018年底,全村还有38户180人未脱贫,2019年脱贫34户174人,2020年脱贫4户6人,全部出列。

  “我们多跑点路、多做点事,村里的发展变化就有希望。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的初心。“2016年初,杨波被县政协办公室选派到张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2017年9月又调整到袁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这一干就是五年多。在这片新天地里,杨波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尽心为民办实事,尽力为民谋发展、谋幸福,书写了动人的扶贫故事。

  驻村五年来,杨波带着队员们踩泥泞、爬山路,走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白天入户帮扶,解决困难;晚上加班加点,汇总数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宣传政策、把脉问诊、找准发展思路。

  抓产业,摘穷帽。怎么样才能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这是杨波和帮扶队员们日思夜想的大事。用他们自己的思路、资源、优势,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他们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

  “袁家山村地处林缘地带,日照时间常,蜜源充足,村上依托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养蜂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创建土蜂养殖示范基地,养蜂500多群。同时引进食用菌棒1000株,木耳种植试种成功。种植优质大黄、红芪、黄芪等中药材面积达400亩,预计净收入200万元以上。很多村民都在合作社里入了股,跟着合作社养蜂挣了钱。从增收单一发展到养蜂,养鸡,中药材,食用菌,劳务等多元化产业,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脱贫目标。

  “我们家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一直很紧张。工作队的杨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家帮了不少忙,改造旧房子,还想方设法让我们参加乡上举办的中药材种植和养蜂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在到养蜂专业合作社务工,有啥活了干啥活。”眼下,我除了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里,一年下来还能拿到分红,“种大黄3亩、党参2亩、黄芪2亩,加上搞劳务,年收入5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盖了新房,有了存款,生活大变样了。” 袁家山村袁吴军笑得合不拢嘴。

  要得富,修公路。袁家山村以前没有一条硬化村道,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白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

  连条像样的硬化村道都没有,谈啥脱贫致富?杨波主动向帮扶单位县政协主席石如意汇报,协调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为了早一天把路修好,几乎每一个日夜,杨波和村社干部都“泡”在施工现场,严格监管路面施工质量。他跟着工人一起干,有时候甚至忙到了半夜。一条700多米的延伸硬化村道提前10天就完成了工期,硬化173户群众门前巷道2000多米,建成集排水行路一体的渠道60米,新建成村卫生室1座60平方米,对村自来水进行了全面维修,解决了全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和看病难。

  路是修好了,可还是缺点啥。到了晚上,路口漆黑,“灯不亮,群众没有安全感!” 在县政协办、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波带领村社干部、帮扶队员开始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30盏路灯正在安装调试当中,昔日黑灯瞎火的村庄不久将明亮起来。

  “现在村道硬化了,路边栽上鲜花了,村庄干净整洁了,农家住进新房了,老人小孩出门安全了,大小汽车开到门口了,党的扶贫政策太好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这些巨大改变,都倾注着县政协领导和杨书记的心血。”说起村里的变化,袁家村群众付彦明赞不绝口。

  当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基础和保障,如何把袁家山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先进村就成了杨波和村两委的新目标。过去,袁家山村沟沟岔岔路途不便,乡亲们房前屋后总是堆积着木柴和草料,垃圾随便乱扔,脏乱差现象突出。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杨波组织村社干部、帮扶工作队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拆危治乱”专项整治,做到应拆尽拆,该修则修,能治必治。同时持续对公路沿线两侧、边沟、落石、河道、死角盲区及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垃圾清理,累计拆除危旧房屋825间,残垣断壁1090米,绿化复垦面积达12.3亩,新建小型活动广场3处,花园3处,建成绿化围栏260米,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C级危房改造中,贫困户韩绪成因母亲年迈,哥哥患有癫痫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担心危房改造工程质量不高,蒙混过关走过场,自己既不维修也不让工程队维修,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杨波和帮扶队员多次上门反复动员,最后以个人名义保证维修质量后才同意维修。看着修膳一新的安全房,全家人很满意,韩绪成70岁的老母亲韩让翠感动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好,这辈子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新房子!”全村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了C级危房改造以及拆危治乱工作的顺利推进。

  访真贫,问真苦,办实事,把群众当亲人。在袁家山村,杨波牢记县派第一书记“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认真排查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走访贫困户,了解群众疾苦,与贫困户交朋友,耐心讲解党的惠民政策,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他和队员们在走访时,得知五保老人沈志荣、韩连生两户还没用上电的情况后,及时与临江河变电所联系,帮助接通了照明电,方便了日常生活。二社群众王文林原户籍河南,1989年他以原名王志杰的名字手工存款3500元,后来换身份证户口本时将名字改成王文林,后因其户籍被注销,无法正常取款,乡村开具证明后,杨波多次联系县农行和县公安局,通过协助核查信息辨认后取出了存款。帮助韩刘忠、袁李婷、袁瞎生办理了残疾证和残疾人护理补贴。“杨书记真好,像我的亲人一样关心我们,帮助孩子入学、老人看病、代送包裹、更换户口本,帮着改建房子,硬化院子,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非常感谢他。”村民王文林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杨波带领脱贫攻坚队员们一心扑在工作上。

  夫妻同走扶贫路,成为村民主心骨。驻村五年来,杨波全身心精力扑在扶贫事业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老父亲一个人扛着。父亲心脏病、长期身体不好,多次住院,他都没法回去照顾。妻子同样在阿坞镇西固村担任驻村帮扶队员,留下4岁的孩子仅靠老父亲煮饭洗衣,一人照顾,即使这样,妻子不仅没有怨言,而且还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

  提起县政协帮扶队,袁家山村群众这样说:“如果用分值来评价一个人的话,杨书记可以打满分!”从细微处办实事解民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五年来,经过县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如今的袁家山村,村组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优、乡村美、农民富、人心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康县碾坝镇:葡萄熟了,采摘走起! 康县碾坝镇:葡萄熟了,采摘走起!
  • 临泽:鲜花扮靓城 笑迎宾客归 临泽:鲜花扮靓城 笑迎宾客归
  • 【直击嘉峪关变迁】绿色嘉峪关 满满幸福感 【直击嘉峪关变迁】绿色嘉峪关 满满幸福感
  • 2020年甘肃省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兰启动 2020年甘肃省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兰启动
  • 【中国梦 黄河情】甘肃崇信:废旧窑洞养红牛 探生态富民新路子 【中国梦 黄河情】甘肃崇信:废旧窑洞养红牛 探生态富民新路子
  •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直击嘉峪关变迁”全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直击嘉峪关变迁”全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 康县:全域旅游释放绿色红利,丰收节上“丰收”多多 康县:全域旅游释放绿色红利,丰收节上“丰收”多多
  • 【十年巨变 看新区成就】教企融合——喜看西岔园区两翼齐飞 【十年巨变 看新区成就】教企融合——喜看西岔园区两翼齐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安定区:健康扶贫交出精彩答卷
2   临泽新华镇:军地携手浇艳“双拥花”
3   康县碾坝镇:葡萄熟了,采摘走起!
4   肃南:聚焦项目建设 加速助力乡村振兴
5   敦煌转渠口镇:又是一年葡萄飘香时
6   山丹:“红色引擎”激发脱贫内核动力
7   宕昌:直播带货成农产品销售“新引擎”
8   金塔:电商馆走俏市场
9   崆峒:小岔村的“主心骨”
10   临泽蓼泉镇:多措并举求实效 乡村振兴
11   肃南:祁丰乡天生场三千亩马铃薯喜获丰
12   临泽倪家营镇:智志双扶 激发贫困户内
13   漳县:维护群众利益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
14   会宁:果蔬飘香 丰收节里说丰年
15   崆峒区:老陆家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