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巷道镇:“多元联动”蹚出乡村治理新路
通讯员 陈占伟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高台县巷道镇不断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多元联动”铺就乡村善治路,奏响乡村多元共治新乐章,各村沁人心脾的和谐文明春风,浸润着街头巷尾。
党建融合形成多元共治
“怎样像磁铁一样发挥效力,将民心紧紧地聚在一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提高服务水平,理顺百姓心气儿。”“只要真心为群众着想,村两委就有感召力!”东联村第一书记胡宗仁感慨道。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东联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便民服务、农村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延伸党组织触角,增强了村民自治组织能力,让村民放心、安心,也凝聚起了民心。
乡村治理,离不开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近年来,东联村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结合“党建+三治”模式运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综合治理文明和谐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如今,东联村干群心齐气顺,成了有名的“网红村”,也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乡贤+”构筑治理新格局
红联村,同样一个充满内生动力的村庄。前几年,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该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党支部探索出“乡贤治理”新模式,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致力奔小康,并建立健全“乡贤议事会”等制度,积极构建乡贤参与治理、兴办事业、发展产业的平台,有效拓宽了开展矛盾调处、法律宣传、治安维护等活动渠道。
红联村还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厕所革命、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广场改造等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妇女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多股力量参与治理,不仅破解了乡村管理薄弱难题,还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文明风气转好的跨越,达到了治理为村民、治理靠村民、治理成果村民共享的目标。
“八里夜话”架通干群“连心桥”
“后疫情时代,我们特别注重村民的生活状态、心态思维变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我们在探索治理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加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西八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占伟有着自己的思考。“一轮又一轮的八里夜话,让村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村民的需求更加了解,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为了不影响群众白天务农、务工,西八里村的村干部坚持每周放弃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深入各社组织村民面对面拉家常、讲政策、摸实情,了解、搜集群众关切的操心事和烦心事。大家围成一个圈,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每次都能为村庄建设和村级发展提出很多有用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西八里村创新开展的“八里夜话”活动。全覆盖、多轮次的“八里夜话”,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掏心窝”,让政策落实更有精度,解决困难问题更有力度,乡村治理有温度、更有暖度!延续至今的“八里夜话”已成为西八里村创新农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激活内力“治”出新气象
“村上以乡村治理为依托,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祭祀等纳入家风建设当中,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以规促德。”小寺村党支部书记公吉绪介绍说。
在乡村治理中,小寺村注重发挥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身边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把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同时,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积分,建立“积分超市”进行管理;举办冬至民俗文化艺术节,延续民俗文化;坚持开展为群众做一件好事,组织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整治一次卫生死角,联系一户困难户,为村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党员五个一”活动,让党组织有责、党员有为、村民受益……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参与道德实践,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实现了依法立规、以规治村、以治促和,全村呈现出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干群融洽的良好社会氛围。
“微动力”促治理提质增效
这段时间,太安村一排排高标准住宅初具规模。大到人居环境改善,小到家长里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这都得益于该村“支部到社、自管到户、商量到人”乡村治理模式的推行。
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太安村注重强化群众观念引导,深入推进“党建铸魂先锋领航”工程,扎实开展党员“政治生日”“蒲公英”志愿服务、农村党员“1+1”助推脱贫攻坚等活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治理服务优势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合力共治格局。
相关新闻
- 2020-09-07康县:乡村游助推乡村振兴
- 2020-09-07临泽县鸭暖镇:乡村振兴 “美丽”先行
- 2020-09-07临泽板桥镇:多举措推动乡村旅游“热度”不断回升
- 2020-09-04临泽鸭暖镇:乡村振兴 “美丽”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