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药材产业筑起脱贫致富小康路
近年来,武都区充分挖掘和发挥中药材种植资源优势,依托中药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不断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效,用好用活产业扶持资金,全面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规范经营管理、强化技术指导,不断补齐贫困村富民产业发展短板,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出了一剂良方。池坝乡地处武都区西北角,位于武都、宕昌、礼县两县一区交接处,距城区65公里。境内平均海拔2490米,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560毫米,无霜期100——120天,属于典型的高寒阴湿乡镇。这里的耕地均为山地和半山地,耕地土层厚,土质疏松,特别适宜当归、党参、大黄等中药材生长,俗有“药材之乡”之美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孕育出了一大批从事药材产业的仁人志士,武都区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明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一阵阵特有的药味随风飘来,沁人心脾。从2006年起,赵军明从几千元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推销中药材;2013年,他牵头在池坝村成立了武都区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大黄、黄芪、当归、党参、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销售,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开通了1688批发网店,按照“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电商平台,建立“产、加、销”一条龙的扶贫带动模式。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把当地优质的原生态中药材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池坝乡药材购销的经营大户。
2020年 7月14日,池坝乡举行“三变”改革暨丰达合作社带贫集中分红大会,本次分红资金达39万多元。满面笑容的受益群众欢聚一起,依次在分红发放名单上签上名字、摁上手印后,喜笑颜开地数着手里的钱,交口称赞。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培育壮大了优势品种,提升基地引领示范与合作社辐射带动,不断加快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打造出了武都池坝独具特色的中药材地域品牌。
高山药香飘万里,一大批药材企业“闻香而来”,藏在深山的药材,远销安徽、重庆、广州、湖南等地,过去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农民,如今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池坝乡是武都区大力发展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武都区委、区政府以中药材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增收为目的,指导建立了黄芪、红芪、大黄、当归等中药材示范点18个,培训农民技术员1200多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12万亩,引进中药材新品种2个,充分利用了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强化了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扩大了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推动了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了中药材产业化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小康生活画卷在武都区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 李俊兴 文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