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三朵金花”尽显民族特色 ——卓尼县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见闻

20-07-02 09:3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三朵金花”尽显民族特色 

  ——卓尼县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见闻

  才让拉姆正在通过直播带货。 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殷保朝正在制作民族服饰。

  宁菊英手工绣制绣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6月的卓尼县,绿草如茵,风光旖旎。县城街头,美丽的藏袍、洮绣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销售店铺随处可见,更添了一份独特的美好。

  在卓尼,有这样“三朵金花”,她们依托服饰、洮绣和香包等民族特色产品,成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更多民族特色服饰走出卓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也带动着当地妇女、贫困户脱贫增收。

  才让拉姆:

  网络直播让特色产品走出去

  “我身上穿的衣服、头饰、首饰和手链都有啊,已经挂在了直播间,大家可以去看,喜欢的家人们可以直接下单……”来到卓尼县公共电商服务中心公共直播间,藏族姑娘才让拉姆正在网络直播,她熟练地向粉丝们介绍着具有卓尼特色的民族绘画、挂件、服饰和唐卡等手工工艺品。

  今年26岁的才让拉姆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学习美术教育和服装设计,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卓尼,开始自己创业,目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也是卓尼县阿迦善巴旅游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才让拉姆说,最初创业,是因为看到卓尼当地的民族特色产品质量很好,但缺乏销售渠道。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特色产品带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卓尼。

  2018年3月,才让拉姆成立了公司,由两个团队8人进行运作,有大学生,也有当地妇女,主营阿迦善巴原生态传唱、民族服装、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和传媒产品,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才让拉姆说,前两年依靠传统渠道销售,销量一般。今年4月入驻卓尼县电商中心后,有了公共直播间和工作室,在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做起了网络直播。

  “粉丝涨得很快,做了自己的品牌,现在每天至少有5000元的销售额。”三年时间的创业,几个月的直播,才让拉姆不仅让特色民族产品走出了卓尼,更走向了世界。她将青稞酒卖到法国,向印度等地提供绣片,也接到了国外时装周的邀请。

  作为青年创业者,才让拉姆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也为当地的妇女和贫困户带来了收入。

  “我把针线、绣片等原材料发下去,让她们做,然后不定期收购,她们有产品也联系我来销售。”才让拉姆去年分散带动周边50多户妇女做工,人均年收入7500元。今年,随着销售量增大,需要大量人力做绣工,预计每家收入能达2万元。

  殷保朝:

  传承发展民族服饰文化

  见到殷保朝时,她身着藏族服装,正在做绣工,所穿的衣服是自己公司制作的。

  今年39岁的殷保朝从事民族服饰制作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从16岁开始学习制作服饰,到成为卓尼县炫丽民族服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到拥有310平方米加工车间的服装公司,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吃了很多苦,也得到了很多。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有今天真是‘苦’出来的。”对于这段制作民族服饰的创业经历,殷保朝非常感慨。

  殷保朝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就心灵手巧、酷爱学艺,初中毕业后,便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裁剪、画画以及民族服饰制作。2007年她在卓尼县城唐尕川开了第一家小店制作服装,初具规模之后进行了搬迁,2017年成立卓尼县炫丽民族服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集民族服饰加工、授徒和销售为一体。

  “公司加工的民族服饰是卓尼最古老、原始的传统民族服饰,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卓尼古老的民族服饰文化。”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创业,殷保朝通过发掘开发卓尼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藏族风格的民族服饰,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服饰品牌“炫格尔”。

  自创业以来,殷保朝先后教授学徒15人,参与制作各类帽子5000多顶,民族服饰2万多套,各种手工鞋等8000多双。2019年6月,殷保朝的公司被卓尼县认定为扶贫车间,同年8月,她也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卓尼藏族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公司发展的同时,殷保朝带领着公司员工在脱贫攻坚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通过联系广告、传媒公司和卓尼周边地区的乡村贫困创业妇女,采取多种合作形式,着力打造卓尼本土民族服饰加工生产销售平台,带动乡村贫困妇女就业创收。

  “公司现有全职员工2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兼职周边乡村创业妇女达160余名,她们主要负责服装上一些手工配饰的制作。”殷保朝说,公司引进先进裁剪、缝纫和烫熨设备,提升产品技艺,通过传承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服饰品牌,带动更多周边妇女就业增收。

  “卓尼的民族服饰成就了我,我要更好地回报社会。”殷保朝说。

  宁菊英:

  洮绣“绣”出新生活

  洮绣,广泛流行于洮河两岸,是当地妇女最擅长也最喜爱的针线活,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鞋和花兜兜等绣品,广泛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木耳镇叶儿村卓尼文化商业街的一家洮绣工作室,宁菊英正在手工绣制一幅绣品,手法非常熟练,所绣的香包、花枕头、花荷包、绣花鞋子等绣品摆满了工作室。

  宁菊英初中毕业后就跟随母亲学做洮绣,但一直单打独斗,没有成规模。2014年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巧手培训时,她有了把洮绣做成产品销售的想法。

  “最初在周边和微信朋友圈销售村里妇女的手工绣品,2017年去甘谷培训时看到当地手工绣品发展红火,就有了把我们洮绣做成产业的想法。”2017年11月,宁菊英注册成立卓尼县德琴巧手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贸易公司,主营纯手工特色民族用品。

  公司成立后,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宁菊英带领公司员工,吸纳了很多巧手妇女和在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不仅洮绣得以传承,也带动了许多周边妇女就业。

  2018年底,宁菊英的公司被认定为卓尼县就业扶贫车间。2019年,在县人社局扶持下,她扩建扶贫车间厂房120平方米,成为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洮绣制作企业。目前,扶贫车间辐射带动农牧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每人年收入达1.2万元左右,同时吸纳16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每人年收入达1.7万至2万元。

  “我们的洮绣产品都来自贫困妇女之手,这些绣品通过淘宝、快手销往全国各地,公司收益高了,贫困妇女的收入也高了,看到车间贫困妇女们就业增收,实现生产生活两不误,我真的很欣慰。”宁菊英说。

  近两年,随着卓尼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手绣、刺绣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宁菊英告诉记者,手工刺绣绿色环保、投资成本小、风险低,妇女们可家庭式自给自足经营,也可以“公司+手工编织基地+农牧户”的方式组织手工绣品生产制作,工作场所和工作方式灵活。目前,公司正在挑选一批贫困村民间手工专业能手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并引导她们参与手工刺绣创业。

  “培养当地农牧村贫困妇女学习民族手工刺绣技能,可以帮助妇女向规模化组织手工刺绣的城镇绣品厂转移就业,使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脱贫致富。”宁菊英说。

  如今,随着这些绣品逐渐通过电商、线下订单等方式走向各个城市,洮绣这种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焕发出全新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铁人”精神永流传 “春绿陇原”惠民演出迎来玉门专场 “铁人”精神永流传 “春绿陇原”惠民演出迎来玉门专场
  • 河池70.22万人口脱贫的背后:脱贫路上疾步行 脱贫攻坚有“妙方” 河池70.22万人口脱贫的背后:脱贫路上疾步行 脱贫攻坚有“妙方”
  • 【你笑起来真好看】不等不靠 百色人民靠勤劳双手走上小康路 【你笑起来真好看】不等不靠 百色人民靠勤劳双手走上小康路
  •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同台演出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同台演出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队在临夏州中医医院开展义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队在临夏州中医医院开展义诊
  • “春绿陇原”玉门专场惠民演出昨晚在黄河之滨激昂上演 “春绿陇原”玉门专场惠民演出昨晚在黄河之滨激昂上演
  • 兰州榆中县晅阳夜市文化街区开街 兰州榆中县晅阳夜市文化街区开街
  • 兰州警方破获“7·20”特大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 兰州警方破获“7·20”特大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税务情暖金张掖 与民共谋小康路
2   "政策礼包"送上门 张掖凹凸棒产业享税
3   张掖税务:“项目管家”贴心服务,重点
4   毛玉铎当选兰州市西固区政府区长
5   兰州公安反应迅速 成功止付60万被骗资
6   “铁人”精神永流传 “春绿陇原”惠民
7   【你笑起来真好看】广西南宁:啃下“硬
8   河池70.22万人口脱贫的背后:脱贫路上
9   【你笑起来真好看】不等不靠 百色人民
10   嘉峪关市政府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第
11   嘉峪关市住建局助力房地产企业复工复产
12   庭院美了 村庄靓了——白银景泰县“美
13   白银会宁县消费扶贫销售额达到2800万元
14   白银靖远县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
15   白银会宁县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