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博之美物】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崆峒问道”画作

20-07-01 09: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博之美物】

  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崆峒问道”画作

  《崆峒问道图》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崆峒问道图》局部

  《洞天问道图》

  李世恩

  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故事,自《庄子·在宥》作了精彩呈现后,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这个故事所阐述的“抱神以静,乃可长生”的观点,十分契合文人画士寄情山水、悠游林泉的心性,所以历代名家以此为题材作画者甚多。

  现传世的古代著名画家所绘“崆峒问道”题材的作品,最为著名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幅作品,即北宋杨世昌的《崆峒问道图》和明代戴进的《洞天问道图》。

  北宋杨世昌《崆峒问道图》及明人题跋

  《崆峒问道图》是一幅以杨世昌画作为核心,前后有三幅明人题跋的书法作品组成的长卷,纵28.2厘米,横49.5厘米。起首为“崆峒问道”四个隶书题名大字,颇有汉隶古朴雄健之风,末署书写者名号,右上角钤一鸟虫篆印章“永寿”,左下角钤一汉印风格的白文印章,疑为“宋永征印”。这位疑为“宋永征”的题名者,暂无资料,但根据后面两幅题跋诗文作者的年代,可以推知其应该是明代或更早时期的人。

  接下来就是画作,其左上画外边沿,有装裱时后人补写的题款《北宋杨世昌崆峒问道图》,画作绢本,设色,绘一石榻,上设木几,前铺兽皮,一长髯仙人(即广成子)以右手支撑身体盘腿而坐,斜目而视,神色恬淡,似正欲起身;右下一朱衣王者(即轩辕黄帝),双手持笏跪于榻前,似正向老者求教。画中情形,与《庄子·在宥》的记载毫无二致。该画人物刻画细腻,衣纹作游丝描,轻和流畅,格调高古。左上似钤有上、下两方朱文印,上印为不规则印章,已模糊不可辨认;下印尚可勉强认读,为“画学世家”四字,印上写有“杨世昌”三字款,应该是作者亲自题写并钤印。

  画后还有两幅题跋作品,前面一幅是明代贾郁专门为这幅画题写的一首诗:“崆峒山峨峨,中有真人居。与天为之友,与道为之徒。万物等触蛮(典出《庄子》,指在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蛮氏和触氏,常为争地而战),乾坤真绪馀。昔在帝轩辕,治民心匪舒。三往拜下风,膝行意趑趄。鼷鼠渺江海,一饮盈其虚。外物入大妙,未始知有初。再视区中民,不啻调群狙。无言复无为,化国如华胥。画师千古人,写此千古图。作诗不知耻,笑杀南荣趎(人名,典出《庄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向老子问道的一位贤士)。”后署“云朔贾郁再拜题”,“云朔”,疑为云中(今大同一带)、朔州并称,在山西北部。贾郁虽不知名,但这首题画诗将黄帝到崆峒山问道的故事,表现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同时也对画家杨世昌予以高度赞扬,称其为千古画师,留下了千古图画。就其书法而言,结体工稳,用笔一丝不苟,具有扎实的楷书功力,不失为一幅艺术精品。

  最后一幅题跋也是小楷,名《崆峒问道图序》,是明代永乐九年赵王府伴读、吉安人钟启晦所题。右上角引首章朱文“王宾”、右下方印章白文“赵国世家”,似为收藏或鉴赏者用印;落款左侧下方钤三印,分别是朱文“钟启晦”、白文“令公孙”、朱文“警庵道人”,应该都是作者本人所用。题跋的文字较长,前半部分通过黄帝问道的故事,阐发“得王道又得仙道,惟帝轩辕一人而已”的论点;后半部分主要写这幅画的来历及作者有关情况,“太常冯仲彝,好古博雅之士也,家藏是图,仲彝曰:‘吾尝观之,是盖昔人杨世昌之笔。’予按世昌,字子京,宋人也,尝与东坡游,以善画名,是则斯图亦世之稀有者也,仲彝尚珍袭哉。”由此可见,此画当时为太常寺丞冯仲彝所收藏,前后三幅题跋,应该是冯氏分别请三个人写成后,集为一卷,予以装裱。冯仲彝与钟启晦,明代文献都有零星记载,应是当时名人。尤其是钟启晦,能作为赵王府的伴读,足可见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而这幅小楷,也体现出作者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就书法而言,取法于赵孟頫,笔法精熟,写得不激不厉,平正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组作品的作者中,北宋画家杨世昌最为著名。杨世昌,字子京,西蜀武都山人(今四川绵竹),北宋著名的道学家、画家,善鼓琴、酿酒,以与苏东坡的密切交游而闻名天下。东坡《蜜酒歌》序文云:“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诗中写道:“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可见二人情谊之深。另外,在《前赤壁赋》中,有八处提到的如“举酒属客”“客有吹洞箫者”等句子中的神秘人物——“客”,正是从庐山到黄州东坡雪堂作客,居留数月之久的杨世昌。东坡曾为其书一帖,称赞他:“善画山水,能鼓琴,晓星历,通知黄白药物,可谓艺事矣!”在《次孔毅夫韵》诗中还写道:“不如西州杨道士,万里相随只两膝……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清且哀。”在《后赤壁赋》中,也提到了“二客”,东坡曾有一帖云:“十月十五日,夜,与杨道士泛舟赤壁。”可见,杨世昌正是东坡两次赤壁之游时“吹洞箫”的游伴,也是千古名篇“两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见证者。

  有人考证,杨世昌的《崆峒问道图》是五代以来,唯一传世的一幅著名道士的画作,是艺术水平极高的国宝级文物。

  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

  明代戴进的《洞天问道图》,绢本,设色,纵210.5厘米,横83厘米。画面最下面是急湍的河流,左侧是峭拔的山峰,右边是伟岸的古松,中间是石门洞天和蜿蜒小径。如果再仔细看,还能发现一个朱衣人,正在山谷险道上攀行。这看似是一幅山水画,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托,反映轩辕黄帝到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画。

  这幅画里,山谷险道通往洞天,左侧峰突兀,右边长松茂蔚,虽然只有黄帝一个人,但画外的另一个主人公广成子及其传道的场景,却通过神秘幽渺的自然风光传递给了大家。

  作者采用南宋院体画法,山石用斧劈皴,人物作琴弦描,设色淡雅,结构严谨,笔法秀劲,空间深远,传达出一种神秘幽渺之感。这不仅符合中国画虚实相间、意在言外的特点,也正好表达了广成子所倡导的“道法自然”的精神。

  戴进(1388年-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明宣德间(1426年-1435年)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所绘山水、人物、花鸟、虫草,无所不工。尤其是其山水画,师承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遒劲苍润,画风健拔,为当世所重,传世较多,其中《洞天问道图》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其时的画坛名家吴伟、方钺、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从而形成了名重一时的“浙派画风”。

  戴进作为“浙派画风”开山鼻祖,虽然目前尚未有资料证实他登临崆峒,“搜尽奇峰打草稿”,但作画前他一定对黄帝问道的故事及其发生地崆峒山做足了功课。时至今日,这幅画表现的泾河流水、危崖怪石、苍松奇峰以及清幽空灵的境界,与全国首批5A级风景区崆峒山十分神似。

  据专家考证,此画中右下角署有“同郡戴文进为德宣卿友制”款,钤“钱塘戴氏文进”“文进”二印,是戴进现存画作中有年款可考的仅存几幅之一,是研究作者画风演变的一个重要依据。

  “画师千古人,写此千古图”。宋、明两朝名家关于黄帝问道的两幅绘画精品,能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个历代精品文物的荟萃之地,这不仅反映了崆峒道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深远的影响力,也何尝不是画坛之幸事、崆峒之荣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表彰颁奖晚会圆满举办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表彰颁奖晚会圆满举办
  • 甘肃美食丨四大名菜 家和乡愁的味道 甘肃美食丨四大名菜 家和乡愁的味道
  • 百味折桥 临夏大地上不一样的烟火 百味折桥 临夏大地上不一样的烟火
  • 走进折桥湾看“河州美食第一村”的前世今生 走进折桥湾看“河州美食第一村”的前世今生
  • 酒泉玉门25万亩枸杞陆续成熟引来万名采摘工 酒泉玉门25万亩枸杞陆续成熟引来万名采摘工
  • 甘肃美食丨菌类进入采摘季 农家乐里品美味 甘肃美食丨菌类进入采摘季 农家乐里品美味
  • 临夏市折桥镇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临夏市折桥镇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兰州:父亲无证酒驾被拘 交警充当临时家长 兰州:父亲无证酒驾被拘 交警充当临时家长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兰州市政
2   王嘉毅参加省直机关庆祝建党99周年有关
3   定西着力发展优质牧草基地
4   葫芦河畔的发展强音——酒泉瓜州县路衍
5   兰大二院成功实施两例罕见腹膜后肿瘤切
6   兰州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
7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
8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
9   科学统筹规划做大做优黄河文章省政协来
10   脱贫路上 携手同行——各级帮扶单位助
11   甘肃美食丨四大名菜 家和乡愁的味道
12   第二十六届兰洽会高新区签约项目32个专
13   百味折桥 临夏大地上不一样的烟火
14   张伟文检查兰洽会兰州市筹备工作时强调
15   走进折桥湾看“河州美食第一村”的前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