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天水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述评
原标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天水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述评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天水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述评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胡丽霞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7年精准扶贫、4年集中攻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92.08万人下降到去年底的2.1万人,实现1136个贫困村退出、两区五县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9.92%降至0.68%。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决战——省、市、县区827个帮扶单位、3.87万名帮扶干部、116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覆盖全市11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打响了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全局和战略,是民生之首、发展之要和赶超之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咬定目标、尽锐出战,在天水大地谱写了脱贫攻坚感天动地的奋斗诗篇!
“一面旗帜”飞扬 党建引领凝聚澎湃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发出了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
号令如山,使命在肩。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聚焦薄弱环节,强化攻坚举措,压实攻坚责任,脱贫攻坚打出系列“组合拳”,下足“绣花功夫”,书写了出彩答卷。
政治责任抓稳扛牢。市委书记王锐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走遍全市各个贫困地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到天水履职不久,就深入全市两区五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包片、包乡镇、包村,全市所有部门(单位)以包保帮扶为己任,形成了强大脱贫攻坚合力。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的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和12个专责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推进具体工作的“施工队长”,把各条战线“拧成一股绳”,汇聚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
基层堡垒不断加固。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从中央、省、市、县四级共选派1165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部兼任驻村帮扶队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所有深度贫困村的全覆盖;启动实施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以1165个贫困村为重点,对不胜任、不称职、不尽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撤换,从乡镇大学生干部中选派村书记1087名、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村文书1092名,使村班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持续夯实基层党组织,市、县两级投入基层党建资金每年超过1亿元,大力升级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全市村阵地平均超过200平方米。数万名帮扶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使绝大多数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
党建引领创新模式,筑牢脱贫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创出了一些脱贫攻坚有益做法,形成了“双线排序比对法”筛选机制、“系统梳理排查法”筛查机制、“千名县级干部联千村”联络员机制、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督促落实机制“四大机制”,开展了“一测算、三核实、十彻查、防风险、去污点”、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百日会战”、村户资料规范周、“三盯三抓三解决”、“四核四防十紧盯”“五大专项行动”,探索推广了村级“八大员”服务性岗位、浅山干旱区蔬菜产业发展、就业扶贫车间、构树及光伏扶贫、农村空心房“拆院留权”改造、“集中+插花”易地搬迁、乡村教学“一体化”、整流域开发、“八差”整治、党建引领“十大扶贫模式”,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巩固提升工作体系,形成“戮力同心拔穷根”的磅礴力量,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两个聚焦”锚定 尽锐出战啃下“最硬骨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是要重锤出击。
“两不愁三保障”如何落实到位?深度贫困难题怎样攻破?聚焦这两大难点、重点,我市坚持落细攻坚点位、集中优势兵力,打响“歼灭战”。
——握指成拳,全力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2019年,我市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五场硬仗”,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三大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极大稳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截至去年年底,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宽带网络和自然村通动力电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97%和86%。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所有贫困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村卫生室和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靶向发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着力倾斜帮扶。制定了《天水市1+3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天水市1+4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从市、县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干部担任581个深度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市级新增财力的10%和县区新增财力的20%主要用于深度贫困乡镇、村,扶持项目优先向581个深度贫困村安排。2019年底三个深度贫困县区顺利摘帽,555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退出。
针对特殊贫困群体,实施保障帮扶。我市逐步建立起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大病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无业可扶、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脱贫路上不掉队。目前,落实农村低保政策7.13万户24.22万人,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9.76%,患大病贫困人口救治率99.94%。全市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三大支撑”做强稳固 成效答好“出彩问卷”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
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我市坚持“任务清零”与“成效巩固”双轮驱动,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产业发展挑大梁,固本培元稳增收。
秦州、麦积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秦安、清水种植产业拓宽了“脱贫路”,武山、甘谷蔬菜产业成了致富支柱,张家产养殖产业富民增收……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夯实一产,联动二产,融合三产,力争覆盖带动所有贫困人口。2019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39元,比2012年底3864元增长1.18倍。
——志智双扶鼓精神,激活动力甩穷帽。
麦积区中滩镇张白村徐春涛,虽然残疾,但他不靠不要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秦州区杨家寺镇杨家寺村刘瑞娟成立合作社带动50多户群众,……今年的天水脱贫攻坚奖“光荣榜”上,又有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群众闪亮登场。扶志又扶智,输血更造血,近年来,爱心超市、红黑榜等激励措施在我市各地广泛推广,群众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如今,“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已经退散,脱贫光荣、共奔小康已成共识。
——健康扶贫织密网,祛除后患托幸福。
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一二类低保对象提供有针对性、全方位、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及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健康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救助工作,完成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管理7.07万人。去年以来,以消除“因病因残致贫”顽疾为突破点,我市持续推进健康扶贫行动,困难群众脱贫道路上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值此关键节点,我们当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加油干,一鼓作气“啃”下脱贫硬骨头,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乘势而上开启全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星光不负赶路人,胜利一定属于奋发有为的天水人民!
相关新闻
- 2020-06-30伏羲文化传世界 羲皇故里美名扬——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新闻宣传工作综述
- 2020-06-30天水市委书记王锐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 2020-06-30王锐深入麦积区、甘谷县挂牌督战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 2020-06-30红歌传唱迎“七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土佳作《不忘初心》再“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