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江南”脱贫记
原标题:“藏乡江南”脱贫记
江盘镇马土山村鸟瞰。本版摄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舟曲群众幸福的笑脸。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昝 琦 李近远 顾丽娟
藏族老人王六十五曾经的生活里,舟曲县城是个看上去很近,走起来很远的地方。
很长时间里,他所在的江盘镇马土山村所需各种物资全靠畜驮人背。人到县城,要走3个小时。幽幽时光里,山间小道上,“丁零 丁零,丁零 丁零……”骡马脖铃的声音悠长而缓慢。
现在,从村口到县城,坐车20分钟就到了。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体现在百姓生活中,就是这么具体实在。
舟曲地处白龙江畔,因山水而灵动,素有“藏乡江南”之称。
曾经,有山水美景,却无民之富庶。山大沟深、人多地少、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绝对贫困,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舟曲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14万龙江儿女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吹响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舟曲县退出贫困县。
如今,花开舟曲,一个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旅游标杆村星罗棋布,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曾被贫穷压垮的腰杆挺了起来。舟曲人舒颜展笑,循着初心使命,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寻梦、追梦。
日日新
沿着蜿蜒的村道行车20分钟,就从山底的公路上来到江盘镇马土山村。这是一个红瓦红墙、错落有致的小村庄。村口,山泉水哗哗流淌,村民三三两两取水浣衣……
若非有今昔对比图片,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吃的用的都要牲口驮,日子苦呀!”
不沿路、不沿河,地处高山,交通不便。一条蜿蜒崎岖的路上,今年71岁的王六十五一走就是大半辈子,也苦了大半辈子。
“一下雨满身泥泞,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和孩子,土地大部分撂荒。”想起以前,王六十五格外感慨。
不甘贫困,就是希望。脱贫攻坚热潮涌动,1989年生的王永平压根不相信村子会继续贫困下去。2016年底,他当选为村支书,村主任是“90后”。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没办法就想办法呗,国家有那么多扶持政策呢。”2017年底,王永平流转了村里50多亩撂荒土地,种植核桃、药材,又引进150箱土蜂,吸纳10名贫困户入股,解决了因照顾老人小孩而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随之而来的住房、交通、饮水,也成为村里面临的难题。2016年,舟曲县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外出的路通畅了,但村里的巷道依然泥泞、住房也破旧。
甘南州推进的生态文明小康村“七改”建设工程,马土山村名列其中。路要拓宽,房屋要改造,院子要硬化,这都需要村民配合。
“大多群众不愿意,村干部、党员就带头干。每完成一家,就请村民来参观。看到改造不用自己掏钱,每户还有2.5万元补助,大家也就跟着干起来了。”2019年,马土山村整村脱贫,王永平实现了带领大家致富的诺言。
来到王六十五的家里,窗明几净,整洁如新。右侧房梁下,腊肉挂得满满当当,左手边房间里,麻袋里是粮食、坛子里是土酒,房梁上也是腊肉。酒香、肉香浑然一体,别具风味。“有些腊肉,挂了二十多年了。”
“高兴得很呀,房子又好又新,路通到了家门口,养老金拿着,村里有村医,看病不用花钱,真好。”这是王六十五最真实的想法。
离开马土山村时,一辆送货车来到村口,满载蔬菜、肉蛋和各类生活用品。“一周来一次,送货上门,老百姓要啥我们送啥。”
今日舟曲,像马土山村这样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的村子处处可见。
曲瓦乡城马村里,沿路而绘、各具特色的文化墙成了“新地标”。退休教师杨正清说,文化墙不仅仅是给外人看,乡土文化最能彰显村子的精气神,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就有了根和魂。文化兴、产业旺。就在离城马村不远处的半山腰,一家集观光、体验、休闲和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打造中。
沿石头铺成的观花大道步行,玫瑰、绣球和桂花一路芳香。作为旅游标杆村的巴藏乡各皂坝村,让人眼前一亮。村游客接待中心里,来自都江堰、礼县等地的游客正在用餐。游客涂金富此行专程来看朋友,顺带游览。各皂坝村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深深打动了他。
作为舟曲第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全国叫得响的旅游标杆村,大川镇土桥子村群众依靠葡萄销售、葡萄酒酿造和农家乐经营,整村旅游年收入达500万元。行走在葡萄绿荫下,穿行于光影斑驳中,来人无不为之陶醉。
一个个小村庄,打造成为舟曲的旅游标杆村,也成就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人心齐
夏日傍晚,巴藏乡各皂坝村村民张夫才家小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我们围坐在一起,回忆高原“六尺巷”的故事,倍感温馨。
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推行到了巴藏乡各皂坝村。村支书薛七十二将村民召集到一起商议:“路宽了,发展就快了,但扩路可能需要拆房让路。”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拆房还路,不论何时何地,都是难事一桩。反对的人多,观望的人也多。
当年6月25日晚,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主题就一个:怎样拆房让路。
薛七十二带头发言:“党员干部先带头拆除,再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做思想工作,把拓路工作推进下去。”
村民小组长张夫才站了出来:“我和儿子都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我家带头拆。”最终,张夫才家让出1米多宽的道路,“六尺巷”由此而来。
党员带头拆房,村民们见状,也慢慢同意了拆房还路,各皂坝拓路工程顺利进行。“六尺巷”的故事也不胫而走,方圆百里传为美谈。如今,沿“六尺巷”徐徐而下,路宽村靓景色美,院落整洁。
路在脚下,泥土芬芳。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做表率、干在前。党组织凝心聚力,党员亮明身份,“党建引领”在基层鲜活务实。
“党支部首先给党员做工作,党员再给群众做工作,大家共同配合完成。”在村里工作20年,曲瓦乡城马村村支书张俊师亲身经历了村级党组织由弱到强的过程。
受文化水平和群众观念滞后限制,城马村村“两委”班子一度能力不足、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通过换届纳贤,村“两委”凝聚力增强,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群众也从往昔的“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掌握一技之长,是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6月4日下午,舟曲农牧业实用技能培训中心举办了一次中华蜂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从课堂出来,拱坝镇托乐村村民曾日杰感慨不已。从爷爷起,家里三代人都用传统的棒棒槽养蜂,本以为没啥学的,但听老师一讲,这才明白自己不懂的还有很多。“是镇里干部和村支书让我来参加培训的,真的要感谢他们”。
业有依
产业能富民,就业稳人心。唯有业可依,有技可用,稳定脱贫方得以实现。
曲瓦乡城马村一座科技大棚里,脱贫户王玉兰正在给羊肚菌棒吊袋。她眼疾手快,不一会就已吊完一串。“每天有100元收入,闲时可以种地,家里的一亩多地流转了出去。”因故无法外出的她,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天河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双朝正在劳作。他是基地的长期工,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足够他生活。“心里高兴,干活有钱赚,人多也热闹,大家说话聊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河菌业是一家引进企业,也是舟曲培育出的“致富伞党建”品牌,目前稳定带动贫困户451户,流动工人1370人。
舟曲绿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田园党建”示范区加工车间里,女工们正在加工杂粮面。脱贫户马宝先在此工作两年多,月工资2400元。绿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县域内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辐射带动全县19个乡镇2000余农户稳定就业增收。
产业扶贫,基层党建大有可为。舟曲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甜蜜党建”“田园党建”“致富伞党建”“金凤凰党建”等“党建+合作社”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富民产业的发展。
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以“甜蜜党建”为引领,打品牌、促销售,带动6个乡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入股,惠及农户及贫困户2000多户,为171户贫困户保底分红33.4万元。
东山镇谢家村村支书、“鸡司令”谢村选带动36个合作社从事从岭藏鸡养殖产业,创建“金凤凰党建”品牌,舟曲农民养殖的“土鸡”,变成脱贫致富路上的“金凤凰”。
舟曲县以各类产业为依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成立党总支,党员带头,带领各合作社统一饲养、统一收购销售。如今,舟曲特色农产品品牌名气越来越大、销量越来越好。
教育兴
反贫困,教育是通往彼岸的帆船,也是出路和希望。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唯有教育。
宽阔的校园、明亮的教室、专业的实训基地,学生们阳光般的笑容……下午两点,舟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年级计算机班的学生冯王青正在等待考试。同一时刻,机械制图班的金文辉和同学在实训教学楼里学习制图、酒店专业学生身穿制服学习餐饮、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切割开的汽车前实习……
从天津来帮扶的校长张宏感叹:舟曲面积小,却舍得在城区拿出一大块地,投入大量资金和教学设备建设中职学校,足见舟曲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扶贫带来人生改变的殷切希望。
“职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也为县域精准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便利。学校的7个实训基地,每年承接扶贫专干、农民工、农牧民和园艺师各类技能培训3000人次。
东西携手望,千里来帮扶。随着东西部协作不断加强,天津和平区与舟曲县教育行业互动增强,观摩学习、挂职交流、名师结对、送培送教等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持续开展,为舟曲教师带来了更多先进教学经验。
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村美了,群众脱贫了,何以持续?
舟曲县定期在各村开展“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攒劲人”和“脱贫光荣榜”等评选活动,让群众参与其中,提振大家脱贫增收的信心。
谢家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里,陈列着各类生活用品,只兑不卖。积分榜上,全村所有妇女家庭户纳入其中,与孝老爱亲、环境卫生和家庭美德等现实表现相结合,实行了评分等级评定。凭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
城马村“美丽庭院、巾帼行动”家庭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每月一评比,同样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商品兑换挂钩。
积分改变陋习,勤劳改变生活。目前,全县有26家这样的积分超市。小小的积分超市,牵动每个家庭主动作为,让家乡变得更富、更美,激励着农村妇女争当村容村貌整治带头人。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春去秋来,微风过处,昔日河山变了样。
如今的舟曲,涅槃重生,花开遍野,千家万户踏着晨阳,奔向崭新的未来……
记者手记
蓬勃向上的力量
李近远
花开时节,穿行在舟曲大地上,感受最深的,是这里蓬勃向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坐在脱贫户敞亮的新房里,它是人们对安康生活的赞叹;走在修缮一新、各具特色的村庄里,它是人们对更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村镇党员干部交谈,它是对战胜贫困的欣慰,对乡村振兴的规划;与产业致富带头人交流,它是对带动农户脱贫增收、产业快速发展的自豪。
这种力量,来自告别绝对贫困,迎来全面小康的奋斗过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味着每一户贫困人家,都有帮扶干部,有脱贫方案,有增收门路;意味着每一个曾经因贫困而消沉的人,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爱。脱贫的过程,也是励志立志的过程。告别了物质贫困的人们,从中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实现了精神脱贫。所到之处,所见之人,他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内在的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在舟曲,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干部、哪个地方的群众,都有一种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状态,都有一股只争朝夕、奋力向前的干劲。我们相信,这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必将为舟曲走向小康生活,实现更好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关新闻
- 2020-06-29“五好”花开别样红——舟曲县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综述
- 2019-11-11生命之花,在扶贫路上绚丽绽放 ——追记因公殉职的几位舟曲县干部职工
- 2019-10-28扶贫路上“筑梦人”—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镇拉尕村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包文文工作纪实
- 2019-06-12甘泉流淌在东山顶——省水利厅帮扶舟曲县东山镇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