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三河坝镇三河坝村移民安置点一角。(王建新 摄)
全面稳定稳步脱贫致富,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近年来,康县三河坝镇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展培育多元富民产业,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生活水平、满足感、幸福感稳稳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跨步前进 幸福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瓦子坝通班车啦!”这是2018年5月份康县三河坝镇最大的新闻。多少年来,瓦子坝人被“出行难”牢牢地卡住,“山货”出不去,“能人”进不来,村干部去镇政府开个会都得3天时间。
“从三河坝镇政府到我们村32公里路程,以前去开会全靠步行,第一天出发,住在镇上,第二天开会,第三天返回,沿途还要过42道河(小溪流)。由于交通不便,乡亲们的思想很僵化,村里的人居环境很糟糕,家家户户的木摞子猪圈都搭在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猪粪、牛屎,臭气熏天。”瓦子坝村支部书记郝发勇难为情地说,“实在没想到我们瓦子坝人也实现了‘抬腿有车坐’的梦想,每天早上7点出发去县城,下午4点就回来了。”
据郝发勇说,瓦子坝村是2016年修通的通村路,2017年进行了硬化,尤其是2018年5月,有客车直达瓦子坝村时,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无路可走、无车可坐”的历史。
路通了,乡亲们的生活有希望了,心里也敞亮了。郝发勇说,“路通了之后,村里的基础设施每年都发生着变化,2017年我们村被列上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9年又进行了整体提升,尤其是在‘拆危治乱’过程中,镇上、驻村帮扶队和我们村‘两委’一起努力,拆除了72间‘气死狼’(木摞子房)、烂土房;在拆的同时,建设工程同步推进,每家每户都进行了房屋风貌改造、庭院硬化绿化和‘圈厕革命’,村内还拓宽硬化了一条巷道路。”
2018年9月开始在瓦子坝村驻村的康县森林公安分局教导员谢玉荣感受很深。他说,“近两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变化很大,结束了人和牲畜面对面生活的历史,乡亲们都把猪圈养了起来,再也闻不到‘猪屎味’。农户家里收拾得很整洁,院子里也打扫得很干净。”
一个只有37户130人的袖珍山村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踏上了稳步小康的幸福大道。同行的三河坝镇副镇长王建新感慨地说,“谁都没想到,瓦子坝村能变得这么好。”
瓦子坝村仅仅是个三河坝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牛头山、秧田坝、三河坝坝、母家河、小村沟等17个行政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三河坝镇以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房屋改造、排水渠、垃圾处理设施、明窗亮灶为抓手,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分层分步、循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综合水平。
王建新说,“为了改善大山深处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镇从2015年就开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三河坝村赵家坝社秦家坝安置点而言,现已住进来自水草坝、瓦子坝、马家山、斜坡等8村78户331人。而且根据群众家里的人口数,安置点的楼房分为一层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后院和两层五室二厅一厨一卫一露台一后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需求。”
漂亮温馨的康县三河坝镇三河坝村移民安置点刘成玉家客厅。(王建新 摄)
2016年从三河坝村毛垭子社(到村委会步行要用40分钟时间)搬到安置点的刘成玉一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富足、很幸福。
刘成玉一家5口人,住的是两层楼房,家里装修得很时尚大气,客厅、厨房、楼道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而且还安装了‘土暖’。他本人在跑长途运输,去年刚换了一辆“东风天锦”大货车,给三河坝镇各村的乡亲们拉沙、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妻子李彩红在三河坝街道上开了一个服装店,同时照看两个正在上学的双胞胎姐妹。
刘成玉说,“现在条件好了,我还准备在自家屋里开一个百货店,方便邻居的同时也再增加一些收入。”记者随手拧开了几家的水龙头,都流出了清凉凉了自来水;一家销售、修理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店铺好几个人在那里忙碌着,还有几户人家的院子里,牡丹、玫瑰花开得十分耀眼,几个老人聚集在村口的休闲广场上一边拣菜一边谈笑风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勤劳质朴的三河坝人在党的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脚踏实地、奋勇拼搏,把好日子过得幸福美满、红红火火。
以奖促收激活群众动力 多元产业释放绿色活力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去年10月4日,康县委宣传部把从武都区购买的4300株“大红袍”花椒苗送到了三河坝镇牛头山村的贫困户手中,同时送去的还有43套管护蜜蜂时穿的防护服。
该村支部书记李永业接过花椒树苗时高兴地说,“县委宣传部帮扶我们村以来,解决了群众长期无手机信号、电压不稳的大问题,积极开展各种帮扶,支持发展中峰养殖和劳务产业,改善村里环境,提振村民精气神;这次又了解到村里想发展花椒产业的愿望,第一时间给我们购买发放了花椒苗及养蜂防护服,乡亲们的心里都是暖暖的,我们一定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同是康县委宣传部帮扶的该镇母家河村,近两年来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改善、群众室内布置、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帮扶和支持。据该村帮扶队队员李鹏介绍,“自去年6月份以来,县委宣传部给母家河村农民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帮扶资金8万元,带动10户39人贫困户增收,与此同时还为12户贫困户购买了价值16000元的良种猕猴桃苗子,帮助农户稳定脱贫增收。”
在各帮扶队大力帮扶的基础上,康县三河坝镇持续巩固产业发展“五个一”大格局,充分依托农特色产业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积极创造农村就业机会。今年46岁的石业全,是三河坝镇秧田坝村杜家河社人,1994年退伍返乡后,就到山上采挖野生中药材,慢慢地他又开始培育种植中药材,到后来他就骑着摩托车到处收购、贩卖中药材;2006年,随着中药材生意规模的扩大,石业全就在城关镇赵坝村租赁了门面,做起了中药材生意。
“我从小就喜欢中药材,这些年来一直在吃‘中药材’这口饭。在城里的这13年时间,每到野生中药材上市时我都会回到村里收购,然后再拉到城里加工销售。”石业全说,“去年6月,三河坝镇镇长万玉宁到县城来找我,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返乡创业;我恰好也有回乡帮助乡亲们发展中药材的愿望,事情就很合拍地定了下来。”
说干就干,一天也不耽搁。“7月份开始筹划建厂,10月份就正式投产。去年3个月时间我就收购了80多吨天麻。”石业全高兴地说,“在自家村子里收购,减少了运输成本,我就这一部分钱让利给群众,收进来的所有农特产品每斤都比市场上高出1元,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乡亲们的内生动力。”
石业全还说,“中药材的季节性很强,乡亲们给我交什么货,我就收什么货,坚决不让他们的货物卖不出去。我还采用了‘以奖促收、以收带贫’的方式,凡是到我合作社交货的乡亲们,每公斤中药材奖励1元,把从二道贩子手中赚来的利润,直接让给乡亲们。”
据了解,石业全是康县众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同润种植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现有务工人员30人,以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天麻、茯苓、杜仲、柴胡、杜仲雄花为主,采用的是“订单式”销售方式,去年短短3个月时间的销售额就高达2000万元。
王建新激动地说,“石总是我们镇的大名人,所有的中药材都有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他的天麻销往亳州、成都,杜仲雄花卖给长沙人,杜仲、茯苓又销售到湖北省安国市……现已带动‘秧田河流域’7村67家贫困户稳步脱贫;去年12月给群众分红41352元,还给村上注入了8000元的集体资金。今年从复工复产到4月初,石总已经销售了4吨多的杜仲雄花和20多吨的干天麻。”
康县三河镇秧田坝村的众顷种植合作社复工复产,员工正在分拣天麻。黄培军摄于2020年2月
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多元产业遍地开花。康县三河坝镇依托现有中药材种植和中蜂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有能力、有技术的产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截止目前,该镇17个村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全镇30个合作社运行良好。席坝村10万袋袋料香菇种植示范基地、斜坡村山野菜和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秧田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等17个示范基地发展劲头十足、互联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效益良好。
“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整合全镇资源优势,发展密集型、竞争型、高质量的特色产业,我们镇结合小城镇建设目标,在充分调研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今年还要在三河坝村建设一个100亩的产业园区,真正做到‘全镇一套图、产业一盘棋’,为实现群众稳步稳定增收致富下好先手棋。”康县三河镇镇长万玉宁说。
“红马甲”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彰显新文明新风尚
疫情严防严控期间,身穿“红马甲”的三河坝镇母家河村支部书记何廷全发出了“就算我不是党员,我也会挺身而出”豪言壮语;瓦子坝村老支部书记贾元喜把自己积攒的100元早早地就捐献给了村“两委”;该镇各村90后青年学生也身穿“红马甲”,积投身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乡亲们的健康安全尽己所能;三河坝镇学校老师和镇村两级干部穿着“红马甲”,或步行、或骑摩托车、或开车,把学生最渴望的书本送到了448名学生家里……
近日,该镇爱心理发师进社入户为那些有需求的老人、小孩义务理发。通过上门服务,不但有效解决了高龄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众“理发难”的问题,而且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走远路不方便,上门理发真是解决我的大难题。”一位刚理完发的老人笑着说。
该镇大湾村妇联主席岳榕说,“考虑到大多数贫困老人行动不便,我们每月都会上门开展一次爱心理发志愿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6月10日,康县文联驻小村沟村帮扶工作队邀请县中医院及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在该村开展了以“党旗引领践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扶贫义诊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共为50多位当地村民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发放了一些常用药品,接受医疗咨询、健康宣教15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康县文联副主席、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孙雁说,“我们的爱心扶贫义诊帮扶活动主要就是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和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患者、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就医难而发起的,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办一些实事,用具体行动温暖群众,用真诚的服务做群众贴心人。”
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拆危治乱”、环境卫生大整治、节假日慰问等重点工作中,康县三河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各帮扶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其中,一抹抹辛勤的“志愿红”是最美的风景。
“近年来,我们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紧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倾听群众心声,与群众真情交流,切实为民解忧,大力开展健康义诊、孝老爱亲、洁净家园、扶贫帮困、化解矛盾、生态环保、移风易俗、邻里相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面助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多元富民产业培育、创城等重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有效地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前进合力,也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康县三河坝镇党委书记杜魁说。
通讯员 焦杨红 王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