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高高的元古堆(决胜2020)

20-06-10 11:0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高高的元古堆(决胜2020)

  海拔高达2440米的元古堆,就偏居甘肃定西一隅的林缘地带。这里高寒阴湿,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羊肠小道本来就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里面的人出不去,外边的人进不来,群众生活困难。元古堆村共447户1917人,2012年时,人均纯收入仅为1465.8元,有低保户151户,五保户8户,扶贫对象221户1098人……

  小村有大气象。在脱贫攻坚的大决战中,元古堆用短短六年时间,从一个贫困村蝶变为美名远扬的小康村。它的“转身”,如一曲悠扬、婉转、高亢的甘肃花儿,与古老的大石头河一起放歌。

  元古堆之变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元”,在元古堆显得更非同寻常。

  2013年,腊月廿三,瑞雪过后的上午,村口来了一拨人。村民们一眼就认出来了,走在前面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老党员马岗等村民,还嘱咐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古堆13个自然村,变成了脱贫攻坚的13个战场。国务院扶贫办将渭源县确定为直接联系县,为元古堆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省、市、县、乡共同发力,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

  “我活了80多岁,从没见过这样火热的建设场面。”上滩社的王德基老人对我说。

  拆迁,奠基,剪彩……开壕沟,埋管网,建厂房……

  挖掘机,卷扬机,推土机……运输车,工程车,翻斗车……

  元古堆在喧嚣,元古堆在沸腾,元古堆如久旱逢甘霖。

  村头一座牌坊,上书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群策群力。

  最难改变的,反而是少数元古堆人的思想痼疾。个别村民坚持认为:“我一个穷光蛋,有日头晒就行,不想改造房子”“从风水上讲,今年动土不利”……为此,乡、村两级干部一次次上家做工作……讲政策,辩利弊,直至做通每一户的思想工作。

  村民黄海堂就曾是有名的“难缠”户。说起几年前,他挺不好意思:“我脑子转得太慢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臭茅房变成了水冲式厕所,自来水直通院子……如今的黄海堂主动投身村里的公益事业,担任治安户长。

  上阵父子兵。在元古堆的脱贫攻坚战中,除了“父子兵”,还涌现出了大量“父女兵”“夫妻兵”“爷孙兵”……扩建梁上社自然村的主干道时,社长白海红因病在会川镇医院治疗。听说工程因征用部分村民的耕地和补偿问题而受阻,有位登门做思想工作的包村女干部还被人骂出院门。白海红心急如焚,出院第二天,就在女儿白月娥的搀扶下,拄着拐棍进东家门、出西家院做动员。

  有人劝白海红:“修路是惹人的事儿,你如今身体又不好,赶紧歇歇吧。”白海红说:“惹人?这事咱就要惹人。”同时主动提出,“为了让咱村的人走上致富路,我那3亩耕地,白送,一分钱补偿都不要”。在白海红的带动下,大多数村民在征地协议上痛痛快快签了字。

  修路期间,白海红因劳累过度,加上病情复发,先后4次住院治疗。白月娥临危受命,当起社长助理,成了白海红与村委会、工程队之间的联络员。病床上的白海红让女儿随时了解工程进度、村民思想动态。每次出院,他就匆匆返村。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又出现了父女二人的身影。在修路大决战的火线,白月娥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到3年,元古堆通村道路油化,社内巷道硬化,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行道树分立道路两旁,清风徐来,树叶婆娑,如吟如歌。一路兴百业。全村共完成危房改造335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13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安全住房。新建医疗卫生室,贫困人口家庭“一人一策”签约率达100%。第二、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中药材加工厂、矿泉水厂、羊肚菌种植产业观光园、村史馆、农家乐……2017年,元古堆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300千瓦光伏电站。一位村民说:“有了光伏发电,咱元古堆的前景更光明了。”

  作为距离举世瞩目的引洮工程水源地较近的一个村,元古堆第一个受益,于2013年底通水试运行。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时,元古堆人已经提前饮用洮河水整一年。

  一切都在变!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我回来转娘家,都认不得娘家门了。”一位妇女对我感慨。

  梧桐引得凤凰来。元古堆的小伙子终于不用当光棍了。青年农民陈广明的媳妇杜文文就来自被誉为陇上江南的天水。听说我也是天水籍,杜文文说:“当初我要嫁到元古堆,把咱天水的亲友吓坏了。他们来元古堆看过后,才晓得元古堆并不差。”

  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85元,6年增加近6倍,元古堆整村脱贫提前两年完成。

  村主任郭连兵对我感慨:“一元复始,从古到今。”他巧妙地借用“元”“古”二字,在诠释一个“变”字。

  元古堆之香

  “香,是咱元古堆现在的味道。”一位村民说。

  这绝对不是浪漫的文学语言,而是元古堆真正的味道。春夏季节,满山遍野的当归花、黄芪花、党参花、百合花竞相开放,香气袭人;秋冬季节,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或堆积如垛、或切片晾晒的中药材、百合根如雪似银,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绵密而奇异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元古堆上四季香,一点不假。

  2012年之前,元古堆还是无滋无味的元古堆。广种薄收的梁峁上,麦子稀疏、羸弱,胡麻有气无力,只有零散的洋芋秧子散发着一丝一缕的暗香,山风吹过,如有似无。

  忽如一夜春风来。元古堆人没想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反而使元古堆成为中药材生长的温床。2014年,元古堆村委会将中药材、百合、马铃薯种薯“三大项”确定为助推扶贫的主导产业。在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政策支持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拓展到1000亩。种植大户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金小宏、王喜俊、唐尤、王振伟……村委会组织农户成立5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甘肃本地中药材公司投资建成加工小区,与农户签订用工协议。

  上班,下班,车间,机器,工作服,上岗证……这是元古堆一些农民——不,是元古堆工人的另一种日子。

  “出门香,进门香,元古堆遍地当归香。”这是元古堆新编社火中的新词。下滩社的妇女漆雪琴说:“在家门口当工人,还能回家做饭,照顾孩子。”

  几年间,元古堆成了渭源县名副其实的“百合村”。上个世纪末,元古堆就有村民种植百合,但限于条件,始终“小打小闹”,甚至差点偃旗息鼓。借得东风好扬帆。2010年,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百合的几位外地客商为了节省成本,只运走个头大的百合,把个头小的倒进山沟里。村民任连军等人觉得可惜,就把个头小的捡来重种。2013年,任连军赶上脱贫政策的契机,5亩百合一出手就净赚5万元。他趁热打铁,不仅把原有的承包地全种了百合,而且走出元古堆,从新集村流转了3亩耕地用来扩大种植面积,4年过后,又增收21万元。

  一人香十人,十人香百户。截至2018年,百合种植户从最初的9户增加到390多户,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增加到1500亩。“三大项”为村民人均增收5300多元。一位村民说:“这样的日子才有味道,一个字:香!”

  我在兰州走访一位渭源籍老人时,他正在书斋执毫泼墨。墙上挂满的画作多以元古堆的田园风光、农家小院为主题,画面里的“主角儿”基本是百合、当归、党参、黄芪、洋芋……扑鼻而来的,与其说是墨香,毋宁说是元古堆之香。

  老人有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陆游巧借百合抒怀的名篇《北窗偶题》:“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我不禁击节叫好:“好一个‘欢然不记贫’啊!”

  “如今无贫可记,但过去的贫,不记不行。”老人说。

  老人赠我两幅墨宝,一幅曰:梅花香自苦寒来,另一幅曰:把香留住。

  元古堆之美

  2016年,元古堆荣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元古堆东侧高高的山梁上,有一个精致的观景台。观景台距离光伏电站不远,飞檐展翼,四角翘翅,如天地之间的一处琼台玉阁,朝迎日出,暮送晚霞。每次登上观景台,我都要放眼远眺元古堆。

  视野里,一排排白墙红顶的崭新民居美观大方,一道道升起的炊烟与如丝似缕的山岚翩翩起舞,一处处现代化厂房高楼林立,一片片新型农业科技大棚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蜿蜒如龙,一辆辆小车穿沟绕梁,一群群欢快、机灵的鸽子、燕子飞出大山,栖息在农家的院子里、屋脊上、树梢头……

  元古堆的美,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唤醒。

  2019年7月,一场马拉松赛事在元古堆拉开序幕。赛事吸引了省内外、国内外千名长跑健儿,他们和几万观众不仅被甘肃花儿陶醉,而且感受到了元古堆的美丽。

  “人世上,从来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美,美需要创造和建设。”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新这样认识元古堆的美。曾几何时,元古堆生活环境差,这一切在《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实施之后,全被送进了历史的“垃圾箱”。有送就有迎,迎来的除了美丽,还有保护美丽的1台垃圾清运车、20辆手推垃圾车、447个户用垃圾桶、85个公共垃圾箱。另外,还有5900亩生态林……

  最是一年春好处。大石头河畔的农家客栈、圣源鱼庄、农家仙居等3家农家乐和7家由“企业+农户”模式打造的民宿馆里,来自渭源、定西、临夏、兰州、西安的游客品完元古堆系列酒、圣源五泡台茶之后,或垂钓,或歌舞,或领着孩子们走进梅花鹿园,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夏秋的夜晚, 天上,银河飞渡,月儿皎皎,星星在眨着眼睛;地上,华灯处处,村口的文化广场上,鼓乐阵阵,广场舞正跳得欢。

  那天,我正在大石头河畔散步,农家乐那边传来一曲新编的甘肃花儿《高高的元古堆》:

  “尕妹子在(那个)元古堆(呀)望山川,

  “前坡里(哎嗨)当归花儿(咿呀)连片片。

  “下去了(那个)元古堆进(呀)车间,

  “招惹了(哎嗨)开车的(咿呀)少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0日 20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世?行家们有话说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世?行家们有话说
  •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缉行动启动(图)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缉行动启动(图)
  • 携笔从戎 绽放青春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携笔从戎 绽放青春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 兰州上西园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艾香端午邻里和”主题活动 兰州上西园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艾香端午邻里和”主题活动
  • 兰州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兰州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 【喜迎兰洽会】2833头澳大利亚进口牛在金昌“安家落户” 【喜迎兰洽会】2833头澳大利亚进口牛在金昌“安家落户”
  • 金昌市区通往火星一号基地的公路预计6月底全线通车 金昌市区通往火星一号基地的公路预计6月底全线通车
  • 电影《我心向上》在定西渭源开机 电影《我心向上》在定西渭源开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2020“邮储银行杯”张掖市首届退役军人
2   天水:秦安端午佳节粽香浓(图)
3   暖心!兰州这18名援鄂医护人员“转正”
4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
5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
6   “陇南诗词”上线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
7   甘肃张掖:包粽子大赛迎端午
8   陇南武都区:争做民族团结好榜样 谱写
9   临泽沙河镇:“扶贫鸡”走俏 贫困户喜
10   山丹:小积分激发“她能量”
11   瓜州:技能培训长本领增收致富有门路
12   灵台:河清了,水美了,生活环境变好了
13   “玉门巧手”上线了
14   成县:创新载体 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消费
15   借力“攻坚”看崆峒 ——天津河西与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