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会宁:特色产业成为全面小康“压舱石”

20-05-25 17: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惠风和畅,生机勃发。

  会师圣地,村庄静美,产业兴旺,社会和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

  在中川镇中川村,放眼处,一片片望不到边的大棚银光闪闪。大棚内,菜苗吐翠,长势喜人。棚里棚外,到处是忙碌的农民。草莓、圣女果等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会宁县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着力强化体系支撑、供销对接和多产融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作为实现全县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各类富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稳定脱贫的“压舱石”。

  上下求索  擎起发展新思路

  会宁--一个曾经被干旱、贫瘠的烙印深深印刻过的地方。

  十年九旱、苦甲天下,这些都是它有过的标签和走过的昨天。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加快,会宁县坚持因势而动,顺时而为,把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思路、主抓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

  与此同时,全县按照产业富民先行先试的思路,不断坚持在实践中深化探索,在探索中力求突破,着力依托草畜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行乡村旅游,突出地域特色整体推进塑料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于是;米粮川上、苏堡塬间、大沟深处,从“聚点成片”到“以点带面”,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产业生机蓬勃,日益壮大。

  如今会宁的大地上,特色富民产业已逐渐开出了致富的花朵,也实现了脱贫的新跨越。

  “一人脱贫不算好,大家脱贫才是真的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家住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有名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大户岳继军的坚持和信仰。从缺乏技术、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到技术精良、养殖经验丰富的领头羊,岳继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一步步艰难的探寻和摸索中,找准了致富新思路,不仅实现了自己摆脱贫困的梦想,更通过“捆绑发展”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通过分红实现抱团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致富。

  岳继军说,我2018年的时候,政府说安格斯好养,就响应号召引进了20头安格斯牛,考虑到有些农户没有能力,有些没圈舍,我就主动代养了三家的黑牛,合作社以分红的名义代养的,从2018年下来到2020年,生了17个牛犊,下来分红都好着呢,日子也逐渐过的“牛”起来了。

  协同互促  趟出增收新路径

  立足当地,精准施策,发展才会有方向。

  把产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扭住致富瓶颈,着力突出地域优势,亮好主打招牌,依托“村有产业依托、户有致富渠道”的整体发展布局,强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业互融发展,协同推进。

  这是会宁县太平店镇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必修课”,也是当地广大群众锲而不舍持续念好增收的“致富经”。

  在常年干旱的会宁头寨子镇,前些年种植苹果更是不敢想的事。听说洮河水要来的好消息,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抢占先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了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引进种植了国内优良富士品种——烟富0号苗木,现在农田改造全面竣工,引洮工程全线贯通,水量足、水质好,再加上企业引进的先进技术,品质和产量的保证让会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品牌,如今,甘富果业不但成为享誉省内外知名的果品品牌,也成为会宁北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55岁的刘布华原先家住头寨子镇塬边村,2017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举家搬到了头寨子镇头寨南组。现在的他不仅住上了宽敞、干净的楼房,还分到了5.7亩果园,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这是发展特色产业带给一个贫困户最真实的写照和最生动的变化。

  会宁县按照“产业兴旺、基础完善、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推动全县富民产业实现稳定达标增效,切实让“攻坚龙头”舞起来,把“增收支柱”筑起来,实现了“一地一品”做精特色,“一品一优”做足成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全县突出地域性、导向性,不断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和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销融合,购销对接合作框架建立,按照“政府牵线指导、市场搭台运作、”群众主演唱戏”的总原则,精心打造出了融合地域因素和产业特色的一系列主打招牌,头寨甘富千亩果业基地、中川大墩梁万亩油菜花海、大沟深处厍弆杏林春雨、苏堡塬脱贫蔬菜产业园等,一个个展示会宁发展变化成就和产业发展成果的名片符号相继蓬勃而出,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的高引擎、主阵地,全县基本实现了基础产业常态化、支柱产业长效化、增收产业基地化、劳务产业技能化、金融扶贫经济化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产业富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畅,越走越有效益,越走越奔向小康。

  后进赶超  走出跨越新步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近年来,会宁县按照“1+N”产业增收模式和“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要求,围绕"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一业领先,三业并进”的发展思路,依托全膜种植稳基础、黑膜洋芋抓片带、药材蔬菜增效益、牛羊养殖鼓腰包,持续强化产业致富引领,并不断取得实效。

  来到韩家集镇,走进乡野田园、大棚深处,当见到当地农户李兆堂时他正在大棚里清理去年的辣椒苗,为今年的耕种做足准备。

  一心想要过上好日子的他在2018年开始学着别人种大棚,由于没有经验技术,第一年种植结果并不理想,后来,他吸取经验教训,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实现了后进赶超,2019年种植的4个棚给他带来了1万6千元的收入,让他重新有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大沟镇厍曲村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也是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1户1402人,贫困发生率76.97%。2014年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人口323户1378人,贫困面下降到1.31%。

  据大沟镇党委副书记、厍弆村包村组长曹程介绍,厍弆村按照“园区化建设、有机化种植、三变式运营、认领式参与”的思路,以“党群创业互助协会”为统领,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1200座有机蔬菜塑料大棚分给300户贫困户,每户4座棚,实现了户户有增收渠道,家家有致富产业。

  据了解,在产业化经营模式上,厍弆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纽带,组建会宁县粮渊实业有限公司,打造合作社运行新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统一购置苗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与种植农户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并根据经营效益,将经营所得纯利润,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按照股份比例分红,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于是,厍弆人民不但摆脱了贫困,还实现了曾经这个没落小山村的华美蝶变。

  今的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大棚成行、村容整洁,乡野田间生机勃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正如厍弆村村委会主任宋佰奇说的那样,我们实现了一次彻底的风貌革命、脱贫变革。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花开时。

  田间地头春耕忙,农民播撒新希望。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养殖场里牛羊成群,如今的会宁大地,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一幕幕美丽如画的场景,正在抒写会宁全面小康新蓝图。

  通讯员 魏永刚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世?行家们有话说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世?行家们有话说
  •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缉行动启动(图)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缉行动启动(图)
  • 携笔从戎 绽放青春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携笔从戎 绽放青春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 兰州上西园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艾香端午邻里和”主题活动 兰州上西园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艾香端午邻里和”主题活动
  • 兰州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兰州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 【喜迎兰洽会】2833头澳大利亚进口牛在金昌“安家落户” 【喜迎兰洽会】2833头澳大利亚进口牛在金昌“安家落户”
  • 金昌市区通往火星一号基地的公路预计6月底全线通车 金昌市区通往火星一号基地的公路预计6月底全线通车
  • 电影《我心向上》在定西渭源开机 电影《我心向上》在定西渭源开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2020“邮储银行杯”张掖市首届退役军人
2   天水:秦安端午佳节粽香浓(图)
3   暖心!兰州这18名援鄂医护人员“转正”
4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怎样“面”
5   甘肃物流寄递行业禁毒宣传暨毒品实战查
6   “陇南诗词”上线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
7   甘肃张掖:包粽子大赛迎端午
8   陇南武都区:争做民族团结好榜样 谱写
9   临泽沙河镇:“扶贫鸡”走俏 贫困户喜
10   山丹:小积分激发“她能量”
11   瓜州:技能培训长本领增收致富有门路
12   灵台:河清了,水美了,生活环境变好了
13   “玉门巧手”上线了
14   成县:创新载体 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消费
15   借力“攻坚”看崆峒 ——天津河西与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