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皋兰县什川镇:百年梨园焕新姿 农旅融合双丰收

20-05-19 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吕庚青

  软儿梨储存库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刚)这两天,魏源中忙着在自家的梨园里给果树疏果,家里的十多颗梨树今年硕果累累,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什川镇,这里世代种梨吃梨。每逢丰收时节,上万亩的梨园里,400多年的古梨树上挂满了青绿色果实。

  刚成熟的梨子又硬又涩,难以入口。农户将梨子埋在室外干净的麦草里,利用外温令其自然冷冻糖化。进入数九寒冬,大地封冻,梨的表皮变成深褐色。由于反复糖化,果肉从粗糙干涩变得细腻香甜,这就成了深受兰州人喜爱的软儿梨。

  魏永波通过镜头推介起致富果

  但对于魏源中来说,如今可以揽金致富的软儿梨,昔日可是无人问津的无用果。以前的果子上市后,魏源中便就近拉到兰州以几毛钱的价格售卖,即使廉价,也卖不出去多少,更多的果子便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贩子,一年家里的收入寥寥无几,吃口饭都有困难。

  “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现在一年光靠卖软儿梨可有一万多的收入呢”,一口方言的魏源中说着现在的变化,语气中就能感受到他的喜悦。

  原来,魏源中现在在梨成熟后,直接将所有产量都交给了村里的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确保了一年的收益。

  魏源中手捧自己包装的软儿梨喜笑颜开

  不仅是魏源中,整个什川靠梨谋生的都和他一样受困扰。“看到乡亲们一年辛苦也挣不了钱,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糟蹋了,于心不忍”。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永波直言,软儿梨一直“走不出去”,其实就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导致产量小,也不易保存和运输。

  挖掘到了根源,魏永波便寻根治病。他成立了合作社,为软儿梨打开了销路;果树产量低,他就升级传统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果实不易保存,他便建设恒温恒湿、能容纳700吨软儿梨的大型冷库;运输难,他与高校合作,研发专用的真空包装罐和特质包装盒,即使在夏季也能保鲜30个小时。

  从刚开始的5户入社到现在的346户,合作社一路壮大,果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合作社通过特色瓜果种植、储藏、包装及销售,这些年已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30多名,带动什川特色水果种植户800多户。

  魏源中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自己卖梨收入外,他还在合作社上起了班,负责为软儿梨做包装,每年在合作社可以上班五个月,每月工资3000元,一年收入3万元没有一点问题。

  魏永波透露,合作社年均收购软儿梨50万公斤,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公斤,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2018年入股合作社的建档立卡户,参与合作社经营,户均分红750元,可谓是家家增收。

  近两年,什川软儿梨声名鹊起。“星光大道”、“天天向上”出现了软儿梨的身影,某明星“偷吃”软儿梨更是登上微博热搜,什川软儿梨借东风走向了北京、广州等大都市,身价大涨,销量倍增。

  走访百年梨园,这里已经换了新颜,也焕发了新姿。每年梨花盛开吸引无数游人打卡,衍生出相应的致富增收渠道。软儿梨也作为兰州特色果品,给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小小软儿梨,焕发什川经济又一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