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 不青春
原标题:无奋斗 不青春
“从3月底开始,陆续有订单来,机器时开时停,到现在能生产8万多个筐子。我准备6月1日全面复工,为苹果收获季做准备,争取后半年产量达到30万个。”虽然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产经营计划,但灵台县宏森种植专业合作社果筐加工厂厂长杨安乐仍对厂子的前景报以希望。毕竟,对他来说,打工、创业、转型,每一次尝试都是努力的见证,挫折、风险、机遇,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印记。
记者 刘英娜
杨安乐是灵台县独店镇瓦玉村人,20岁离家闯荡,靠着勤奋机敏,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14年,28岁的杨安乐回到灵台,在西屯镇穆村村承包了115亩苹果幼园,成立了灵台方欣农场,开启了与苹果有关的人生第二阶段。
“当时只觉得果产业是个好产业,既不懂技术也不懂市场,盲目投资。”杨安乐笑说,2012年、2013年的时候苹果效益很好,一斤鲜果能卖四五元,就想着只要有100亩果园,一年就能挣一辆“宝马”。但他承包果园时,只考虑地块离西屯街道近、孩子上学方便,却不知道那片果园是个三类园子,是乡亲们口中最差的园子。
然而,杨安乐是个不服输的人。果园条件差可以改善水肥,不懂技术可以学习实践,只要听到哪里有果业技术培训就开着车跑去听课,请专家来指导技术,到2017年果园挂果的时候,杨安乐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土专家”。但是,他打工多年积攒的100多万元也都投进了果园,却没看到半点收益。
杨安乐又开始跑销售,免费给外地客商做代办,对方则给他找渠道卖苹果。一两年之后,他逐渐摸到了其中的门道,除了销售自家果园的苹果,还做收购及储存。但是果园刚挂果一年就遭遇了霜冻,减产三分之一,今年丰产但果价又下来了,刨去成本,果园几乎没挣钱。
“当时年轻气盛,认为没有难得住我的事情,但没有想到种苹果这么难。”杨安乐说,虽然回来这几年没挣到钱,还一直在赔钱,但是他从来没气馁过,并且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机会。2017年,杨安乐发现,相比于纸箱,当地果农在苹果包装上更倾向于使用果筐,而灵台用的果筐大都是从陕西礼泉拉来的,他便想做中间商,但是计算成本之后发现没有利润。“要不自己办个加工厂?”萌生了这个念头之后,他便开始考察、咨询、调研,直到2019年才顺利办好了各类审批手续。
杨安乐咬了咬牙,抵押了两套房产,东拼西凑了180万元,全部投进了果筐厂,自己住进了厂里,媳妇和孩子住进了果园。2019年6月,灵台县宏森合作社果筐加工厂在西屯镇爱子村正式建成投产,由于苹果丰收果筐需求量较大,产品供不应求。除了设备检修,加工厂一直在满负荷生产,2019年产量达到30万个,每个果筐平均售价在6.5元至7元之间,销售额达到了180万元。
由于果筐利润微薄,半年下来纯收入只有20万元,但杨安乐不担心,也非常看好果筐生产前景。他说,根据这几年摸索得出的经验,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优质果的价格依然坚挺。目前,他已经在上海有了稳定的档口,准备今年好好抓果园管理,提高果品品质,争取果品销售和果筐生产两不误。
相关新闻
- 2020-03-19郭承录在灵台督查调研时强调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向更高目标努力奋斗
- 2019-07-23“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开始群众投票 平凉市史秀萍赵灵英入围候选人
- 2019-01-28奋斗担当 逐梦前行 ——2018年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上)
- 2016-01-11臧秋华 赵成城: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