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之滨变得更美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原标题:让黄河之滨变得更美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甘肃网4月3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解娅莉)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说“黄河之滨也很美”,为了把黄河之滨打造得更美,对此,兰州市政协委员围绕黄河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文旅事业发展,以及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创造性转化、传承创新弘扬等方面开展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
加大黄河两岸生态修复保护
“如今,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日趋变好,黄河两岸香蒲、芦苇、曼陀罗等植物随处可见,苍鹭、大白鹭、鸿雁、斑头雁等十余种以前没见过的鸟类逐渐多了起来,两岸美景怡人。但是如果我们不注重生态修复保护工作,这样的美景也很可能会得而复失。”政协委员王巧芸说。她建议,对兰州黄河段流域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增加湿地植物种植,通过水系连通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的稳定性,增强水域栖息地的功能,保护黄河兰州段珍稀动植物。王巧芸委员还建议,探索开展兰州黄河段面流域奖惩分明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清晰的责任链条,形成共抓黄河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兰州及周边还存在着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小流域治理水平较低,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市政协委员周自强对黄河兰州段存在的生态问题直言不讳。他建议,系统推进兰州黄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修复治理,构建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圈,创建兰州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黄河兰州段“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打造兰州生态产业带(生态谷),让黄河兰州段真正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
市九三学社在《关于加强黄河兰州段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治理的提案》中建议,把兰州作为规划区进行示范建设,恢复流域植被,固土、保水、治沙、清河,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先行先试,遏制兰州水土流失,缓冲下游生态压力。
深度推进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底蕴的景区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张鸿俊委员建议,谋划建设国家级黄河文化产业示范园、黄河文化公园,开展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利用黄河母亲、中山铁桥、丹霞地貌、红色文化等资源,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兰州历史名镇名村保护、“历史文化再现”、珍本典籍“活化”工程,打造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把刚刚评选出来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通过各类媒体展示给广大群众,让黄河故事,兰州故事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兰州,体验兰州的滨河之美。鼓励群众和各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兰州故事,形成大众参与,共讲兰州黄河故事的热潮。
市九三学社在《关于做足黄河文章打造兰州旅游品牌的提案》中建议,应当深度挖掘兰州黄河历史文化底蕴,整理特色突出黄河文化作品,聚合省市和地方文化艺术单位和人员,创作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作品,挖掘打造具有黄河西部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品牌群落,借鉴外地经验,打造精品节目驻场演出,满足不同游客在兰州的艺术需求。
部分政协委员建议,建设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展示黄河生生不息的文化韵味。有效整合黄河两岸现有旅游资源,策划开发形成一批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能参与、可体验的新型旅游项目。
提升黄河之滨文化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牛铮超建议,进一步完善兰州市生态旅游规划,对沿河两岸的公园、湿地、广场、历史建筑、遗产遗迹进行梳理和整治,突出以黄河生态景观为题材,打造黄河两岸南、北滨河路为核心的开放式带状景区,将黄河风情线核心景区打造为世界知名流域文化体验区、大西北区域旅游门户枢纽、金城城市形象核心展示带。
部分政协委员建议,提升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品质,融入新的旅游元素,打造不同季节、时段的旅游吸引点,加大夜黄河旅游项目和品牌开发,扩大和提高百里黄河风情线吸引力。同时以体现黄河自然美为特点,优化美化两山植物,提升两山景观绿化效果,打造以体现青山绿水相呼应的城市总体风情和景观体系。依托黄河楼、白塔山、黄河母亲、中山铁桥、伏羲文化产业园、读者印象等,重点建设一批反映黄河文化内容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和专题博物馆,在黄河之滨打造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窗口。发挥好兰州围绕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统筹黄河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文章”,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打造“城市会客厅——黄河都市景区”,努力把兰州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名城,中国西北旅游集散地、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游客打卡网红地,不仅要让游客“观光在兰州”,更要“体验在兰州”“休闲在兰州”“消费在兰州”,让“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叫响全国。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