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灵台模式:盘活劳务内生动力 助力脱贫攻坚战(图)
中国甘肃网4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我家流转了两亩地,一年土地流转金1200元,我在苹果基地上班,一天70元,一年算下来有将近2万元的收入。”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村民白能女一边给苹果树疏花,一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比前好多了。
白能女为苹果树疏花
今年57岁的白能女,家里有3个孩子,2015年时,她的丈夫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丈夫安心养病,孩子们都有学上,坚强的白能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
“一边种地务农,一边在附近打打零工,干的活很累,但一年到头却挣不了多少钱。”白能女说,那个时候,老伴也总是唉声叹气,总觉得是他拖累了一家人。
苹果花开孕育新希望
白能女所在的灵台县,地处甘肃省东部,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总人口23.3万人,农业人口占90%以上,工业经济薄弱导致大多数灵台人选择外出务工,可像白能女这样的贫困户,有务工需求但又离不开家,脱贫难度很大。
近年来,灵台县委、县政府紧盯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将苹果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启动了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果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相继建成了海升、东都、齐翔等一批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
灵台县什字镇剩余劳动力在苹果示范园务工
白能女所说的“苹果基地”,就是由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什字镇打造的矮砧密植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园。2018年,苹果基地陆续挂果,第一批优质苹果上市,经过权威机构检测,无农药残留,糖度高达18%,高出市面其他苹果,并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有机转换认证。
由于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面对剩余劳动力务工找不到活,企业用工招不到人的矛盾,当地政府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以县域外为主向县域内外并重发展、由以精壮劳力为重点向农村留守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覆盖的发展思路,抓住如何“输转”这个关键点,探索劳务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成为灵台县脱贫摘帽的重中之重。
什字镇矮砧密植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园
“我们按照‘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灵台模式’,紧紧依靠镇村党组织,充分对接劳务公司,推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促进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灵台县劳务办主任闫志龙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像白能女这样没有苹果种植技术的当地农民,齐翔公司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培训。闫志龙介绍,采取岗前培训、计时计件、划定区域等弹性用工办法,探索建立了随时有活干、随来随就业的用工机制,对于距离公司较远、来回耗时长、上下工不方便的贫困户,通过为其安排专车接送、提供中午简餐、搭建临时休息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等人性化关怀措施,多方为贫困户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吸纳好、培训好、保障好贫困劳动力。
“齐翔公司吸纳3个乡镇1200户贫困户财政专项扶贫配股资金960万元,流转628户群众土地4059亩,户均可增收3400元,实现了农户家门口务工净赚、入股分红多赚、土地流转稳赚的多重增收效果。”什字镇富康劳务党总支书记马文瑞介绍,该公司现有长期务工劳动力247名,其中贫困户劳动力85人,2019年共支付劳务工资360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
今年开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齐翔公司于3月1日复工复产,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目前已吸纳180名劳动力务工,就近就便输转贫困户劳动力62名。
“除了果园,原本内生动力不足的养殖业、蔬菜业也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有效缓解了农村土地弃耕、撂荒等问题,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双赢’。”灵台县什字镇党委书记王小龙说。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抓建,合力攻坚,灵台县果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19年,灵台县果品总产达18万吨,实现产值逾7亿元,已初具规模、形成气候。得益于果产业的发展和劳务输转的“灵台模式”,白能女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全家也于2018年顺利脱贫。
相关新闻
- 2020-03-19甘肃灵台:全力加快民族村社经济发展步伐(图)
- 2020-03-18【平安甘肃】灵台县梁原派出所查获一起非法运输烟草制品案(图)
- 2020-03-18甘肃灵台:靠前服务靶向发力 全力护航企业复工复产(图)
- 2020-03-10甘肃灵台:活化经营管理体制 无人管理果园添“新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