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打造“硬核”产业领跑乡村振兴
通讯员 周军
近年来,山丹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引领,立足各乡镇特色优势,以优化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始终致力于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下硬功夫、作精品文章,着力培育出的一大批凸显优势特色的硬核产业,在县域内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自从村上这个产业园建起来,我们村子周边每天有五六十人都在这打工,再不出去外面打工了,每天能挣八十到一百元左右,收入和外出务工基本一致。”五十多岁的山丹县东乐镇五墩村村民钱金文,以往每年春节过完就为去哪里打工发愁的他,现如今在本村的戈壁农业产业园找到了新的出路。
钱金文口中的喜人变化要从该村建成的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和初级加工为一体的有机农业观光体验区说起。
东乐镇五墩村,属于“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实际却蕴藏着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天然优势:土壤富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村利用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到户资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220座绿色、有机果蔬钢架大棚,曾经的戈壁滩上,一座集休闲采摘娱乐为一体的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让入股农户不仅当年就收到了每户600元的收益分红,而且解决了就近稳定就业的问题。
该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草薯油药菌羊牛”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集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销对接、风险防控等关键要素为一体的示范点,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在全县基本实现了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全覆盖。
李桥乡是山丹县8个乡镇中相对人口较少、区位优势偏弱的一个小乡,尤其各个村社“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产业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着力在特色养殖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做强做大扶贫项目资金拼盘,依托“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高位嫁接模式,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在各个村上的落地生根,让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的“弯道超车”。
黑毛驴养殖、獭兔养殖、花卉种植基地以及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在李桥乡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在不断壮大农村产业经济体量的同时,吸纳了大批的群众投身到了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中来。
该乡杨坝村的幸运农耕农牧合作社负责人李永博,原本是一名常年在外承揽工程的小老板,看到逐渐升温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势头的他,选择了回乡发展养殖业,与永靖安华獭兔养殖协会签订了回收协议,吸纳67户农户入股,成立了獭兔养殖合作社。
如今杨坝村的荒滩上,崭新的养殖合作社圈舍内种兔300多只已经开始配种,承载着李永博以及67户农户产业致富的希望将从这里开始,对此李永博信心满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既解决了前期资金投入难题,又化解了产销难的问题,在实现分摊成本的前提下,入股农户当年便能见到效益。”
如今,该县积极发挥润牧饲草、爱福农业、天泽牧业等县内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周边乡镇打造了多个优质燕麦草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以及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优势产业园区,培育出了“祁牧燕麦”“耀汉子”富硒黑小米等特色优势产业“金字招牌”以及23户农字号龙头企业。并在各个龙头企业产业链上建成了多个“扶贫车间”,让多数贫困户搭上了产业致富的“快车”。
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村级支撑产业建设力度,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引领模式,该县出台了《山丹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流转经营、资产入股等灵活形式,在全县各个乡镇掀起了调结构、促产业、强发展的“培优扶特”产业发展高潮。
产业兴,则农村兴。随着一个个拿的出、叫得响、能致富的特色优势“硬核”产业的不断壮大,焉支山下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