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这里就是战场——定西市卫生健康委严防死守阻断疫情蔓延
记者 王谦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力量,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挺身而出,日夜值守。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市卫生健康委这支队伍临“疫”不乱、临“疫”补短、临“疫”果断,科学构建迅捷高效的组织体系,结合实情分类管理防漏补隙,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救治患者,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阻断疫情蔓延,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临“疫”不乱,科学构建迅捷高效的组织体系
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无影狂魔,在新年伊始、时序接替之际,自武汉至湖北,迅速向全国肆虐蔓延,波及甘肃。
一声号令风雷动。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之乐,市卫生健康委这支曾经支援过舟曲泥石流战斗,经历过岷漳地震、岷县泥石流、“非典”、十年医改等大考验的队伍,瞬间拧成一股绳,闻令而动,召之即来,直面疫情,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各项战斗中。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冯爱平靠前指挥,大胆决策,立即成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谋划了“一办八组五群八院九小组”的挂图作战体系,切实提高了全市防控的执行力,做到网络健全、上下通达。
“一办八组”,即指挥办抓总,下设疫情处置组、隔离观察组、诊疗救治组、信息报送组、简报宣教组、督査指导组、后勤保障组、组织保证组。“五群”,即市县局长联动、医疗救治、疫情处置、隔离观察、中医专家等5个微信群。“八院”,即市人民医院和各县区人民医院8个定点救治医院。“九小组”,即市级专家组、6县1区专家组和市级中医专家组9个专家小组。
为了使疫情防控工作运行通畅、有条不紊,冯爱平还建立了“三个直线电话”制度,每晚8时疫情信息报告“直线电话”,每晚9时院长“直线电话”,每晚11时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结果“直线电话”。
疫情处置组是这次疫情中,市卫生健康委设立的“一办八组”的“核心”,因为它承担着组织协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而组长谁来当?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冯爱平用人心里有一杆秤。五十多岁的刘晓霞有着多年的基层工作阅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严谨,反应敏锐,做事果敢。
疫情处置是防控工作的最前沿,是避免疫情扩散的“防火墙”和“安全网”。作为组长,刘晓霞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子,责任靠实后,她把关于疫情所有能想到的事都在脑海中飞快地过了一遍。
“疫情处置得当不得当,流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疫情防控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刘晓霞对流调工作非常重视,只要一有“线索”,流调小组第一时间紧急上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迅速开展密切接触者摸排工作。因此,同事们称刘晓霞是搜寻疫情的“千里眼”,是追寻传染溯源的“福尔摩斯”。
从1月22日开始,“信管员”刘春涛24小时值守在单位,负责疫情信息报送工作。全市各县区的疫情数据报送上来后,刘春涛都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耐心细致地核实准确后,写成日报告,再报到市上和省上的相关单位,因此,同事们叫他“信管员”。
“本来今年我们打算回到渭源老家过年,腊月二十五我把父母先送到渭源县城的弟弟家,准备腊月三十我们再回去,没想到疫情来得很快!”疫情发生后,刘春涛吃住在单位,在市疾控中心检验室上班的妻子邢苗也加入到抗疫一线,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刘春涛便把孩子们送到了岳母家。
刘春涛和妻子邢苗也成了战“疫”一线的“夫妻档”。晚上刘春涛不回去,夫妻二人有时几天见不上面,“孩子放在岳母家,都没回去看过,经常忙得连电话都不打。”
“早餐吃泡面,午餐吃泡面,晚餐还是泡面”的马晓斌,远离漳县的父母妻儿,春节连家都没回去一趟,吃住在单位这个抗疫的大家,夜以继日地一干就是20多个昼夜。
“因为疫情处置得当、迅速,整个单位团结一致,协作作战,我市没有发生一例聚集性的二代感染者。”刘晓霞说,这两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过两次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应急演练,积累了战斗经验,锻炼了队伍,为这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疫”补短,结合实情分类管理防漏补隙
疫情发生后,苟统一被安排负责隔离观察组的工作。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他便进入“战时”状态,先后召集市疾控中心、市医院的专家组成员召开3次协调会议,协商制定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运行方案。
“如何隔离,怎么隔离,隔离点怎么设置最科学?大年初一中午,我们商讨方案,连饭都没顾上吃。”苟统一说,由于武汉来定人员多(包括后期的外省人员)、成分复杂、来源不同、体征不同等复杂情况,我们提出利用定西当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在全市实施外来人员分类管理,对无症状人员实施居家隔离,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实施医院隔离,同时建议政府征用宾馆或乡镇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隔离”。
“整整忙碌了一天,大年初一当晚,我们的‘三隔离’工作方案快速出炉,并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苟统一说,“方案印发后,各县区立即征用宾馆、乡镇卫生院,立即投入使用,共设置隔离点14个。”
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县级医院没有储备防护物资,全国实行物资管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体温检测仪和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普遍紧缺,后勤保障组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可想而知。而作为后勤保障组组长的刘志华,瞬间进入了防控物资调配的紧张工作状态,熬通宵、抢货源、调拨分发,一天200多个电话是常态,“难心得很”成了刘志华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水……这些前线急需的医疗物资,就是白衣战士的生命保障。如何采购安全放心的防控物资,采购到的物资又如何分配……这些问题成了刘志华每天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是管后勤的,如果连给一线的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防护服和口罩都提供不上,那他们怎么进实验室,怎么救治患者?”那段时间,刘志华急得上了火,“特殊时期,我们对全市现有医用N95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紧缺防控物资实行战时调剂。”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信息问,给省卫生健康委物资调配处打电话要,找社会关系到处求,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连睡觉都睡不踏实。”为了采购、调度物资,刘志华手中的电话从未放下,每天三更半夜还在电话联系调拨物资。
时值春节,又逢疫情,工人难寻、运输不畅,后勤保障组成员齐上阵,在冰天雪地里当起了搬运工人,往各县区分发物资。
“虽然物资紧缺,但是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精打细算,保证了全市医务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解决了当初‘大夫进不了感染区’的问题。”持续鏖战了一个月后,刘志华终于露出了笑脸。
临“疫”果断,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救治患者
非常之战,须有雷霆作风。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提出了做好疫情防控“5422”工作目标,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实施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确保无死亡病例和医务人员感染。
1月25日,大年初一,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陇西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潘某某确诊的消息一时间刷爆了朋友圈。第二天一大早,苟统一立即带领市疾控中心和市医院的专家组赶赴陇西,开展流调和救治工作。为了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救治患者,在专家对潘某某进行会诊后,诊疗救治组组长漆可发带领市级中西医专家组又深入陇西,讨论治疗新方案、新办法。
随后,我市通渭县、渭源县相继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各定点医院立即集中优秀专家、先进设备、强有力的技术力量等一切优势医疗资源,采用中西医结合、“一人一方案”,运用新冠肺炎的“定西办法”,全力以赴开展救治。
定西市是我省第一个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医改十年,西医学中医、人人信中医在这片热土上蔚然成风。在定西,中医药有雄厚的地方人才基础和群众认知基础。
为了让全市的患者尽早得到救治,结合定西地理区域特点,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定西名中医队伍,紧扣预防、救治、康复三个环节,辨证施治,开出了凝结定西中医人集体智慧的抗击新冠肺炎的6张“定西处方”。
2月3日,在经过各级卫健部门先后多次组织省市级专家会诊,并坚持中西医结合、精心救治后,我市首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我省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
2月5日,陇西县5例泰国航班聚集性输入性患者陆续发病,霎时,全市防控形势变得空前严峻,救治任务十分繁重。市卫生健康委一班人不怕疲劳、不惧风险,冲锋一线,先后带领市级专家组和中医专家组先后四赴陇西,指导陇西县定点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定西办法”全力救治患者,患者救治中医药参与度达到100%。
截至目前,全市确诊的9例患者中已治愈8例,治愈率达88-89%。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市卫生健康委全体干部职工以“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铮铮誓言,生动阐释了初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负责宣传工作的“金话筒”刘爱军、负责督导工作的“小旋风”宋进卫、中医专家“金点子”张燕、昼夜不休的“传令兵”杜建军、奔走宣传的“播报员”宋亚萍、中医救治的“联络员”王晶、市县专家的“协调员”张旭升、隔离人员的“计算器”赵天明、退役不褪色的“老兵”赵殿刚、企业复工的“指导员”王艳红……这些在背后默默无闻奉献的卫生健康人,他们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强力量,为阻断疫情蔓延奋战在岗位,他们也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
相关新闻
- 2020-02-25民革定西市委会持续发力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 2020-02-25定西市教育局向全市广大教师和学生发出公开信 安排校园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学”工作
- 2020-02-25定西安定“四个到位”促进农民工就业
- 2020-02-25戴超主持召开定西市政府第八十一次常务会议 安排部署全市学校开学和项目开复工工作审定《关于全市“以投资补欠收”工作的实施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