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会励志愚公精神:好日子除了艰苦奋斗,更要坚持
原标题:甘肃两会励志愚公精神:好日子除了艰苦奋斗,更要坚持
图为2019年航拍渭源县麻家集镇党家山绿化情景,曾经的这里是荒芜景象。(资料图片) 李军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6日电 (张婧 丁思)“一位30岁出头的女乡党委书记,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在哺乳期的孩子上班,只为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甘肃省人大代表、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说,基层干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吃住在村上,与家人聚少离多,克服种种困难。
1月中旬,甘肃“两会”在兰州举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这其中,凝聚着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巨大付出和心血汗水,用他们的辛苦甚至生命换来了贫困民众的幸福。
2018年7月,甘肃张掖市临泽县万亩枸杞陆续进入采摘季,成熟的枸杞“染红”戈壁滩。图为当地农民采摘、晾晒枸杞。(资料图) 张渊 摄
甘肃省人大代表高步明参加分组讨论时说,报告显现出的是一种愚公精神。甘肃自然条件严峻,经济落后,但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小有成绩,缘于有一大批人在为之奋斗。
“20多年前,我挨家挨户敲门,给村邻乡舍做工作,期望大伙走出大山,移居到较为平坦的川里,改善生活条件。”甘肃省人大代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称,动员工作十分艰难,一趟说不成,他就隔天再去,跑得次数多了,一些不愿搬迁的村民很不耐烦,甚至闭门不开,他就拉上“山外面见过世面”的同村人一起到田间地头去“围堵”。
胡中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们跟随他举家搬迁至黄花滩乡。“搬迁头一年没房住,我们就睡地窝子。”他笑称当时的生活是“白天地上干活,晚上睡地下不见人影”。
甘肃武威市古浪八步沙林场治沙“六老汉”三代人38年来,始终拼搏奉献、科学治沙,书写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图为“六老汉”之一于2017年1月照。(资料图) 钟欣 摄
“下山入川了,我们怎么生活?”面对村民们的重重顾虑,他带领大家打井修渠、整地架电、造林修路……穷则思变,胡中山考虑“村民们会干什么?”他想到当地祖辈养羊的历史,村上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养羊,多则十只八只,少了也有三五只,村民们白天散养,晚上圈养。
为了不破坏地面植被,同时,还要节省放牧劳力。胡中山号召大家修建养殖暖棚,“很多人不愿意,原先散养不搭钱,现在建暖棚,一砖一瓦都是开销。”他就打“情感牌”,找熟识的建筑材料老板打白条,硬是给村民们赊账盖起了80座暖棚。
随后,胡中山又向当地银行贷款买来基础母羊,各家各户进行圈养,条件好的多养几只,没钱的少养一些。村民们也从原先散养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家又开始谋划果蔬种植。过去,住在山上守着一亩二分地过日子的村民们,如今在黄花滩住上白墙青瓦房,种养结合吃“产业饭”。
“过上了川里人的生活。”胡中山称变化是点滴积累所得。“从没基础到创造基础,从没钱到有钱,期间,我呼吁大家成为‘户均百只羊’的养殖户,现在,小户养殖达300只,大户有2000多只。”
图为庆阳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风貌航拍景象,当地政府努力建设绿色、宜居、美丽的人居环境。(资料图) 钟欣 摄
目前,武威市官方在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地建成移民安置点68个,搬迁南部山区民众8万多人。在甘肃,通过生态移民,走出一条脱贫攻坚同生态保护建设双赢路子的故事还有许多。
甘肃省人大代表、酒泉市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田有润说,“好日子除了艰苦奋斗,更要坚持,这就是一种愚公精神。”他祖籍在临夏州东乡县,老家十年九旱,上世纪90年代初响应政府政策,同乡邻们一起举家搬迁。
“起初,这里黄沙漫天,一场大风就睁不开眼。”田有润说,虽然位于河西走廊戈壁滩,但这里有水,地势平坦,移民们通过防风压沙和植树造林,改变生活条件,尝试种植小麦,相比老家,成倍的产量令他们欣慰。后来又种植棉花和葡萄等高效益作物。
“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受愚公精神的影响。”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稳固,该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尤其是住房环境的改善。田有润说,他们从临时地窝子,到如今一户一院的小平房,经历了4代房屋重建,“现在,我们的住房条件和城里人一样,干净舒适,自来水随时供应,洗澡也方便。”(完)
相关新闻
- 2020-01-17两会策划丨2019年甘肃这份“民生答卷”,沉甸甸暖暖的!
- 2020-01-16聚焦2020年兰州九大方面 不负韶华 未来可期(图)
- 2020-01-122020甘肃两会|干货满满!一图读懂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 2020-01-11漫说甘肃两会|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奏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甘肃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