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青春——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院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会
原标题:理想·信念·青春——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院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会
“莫高窟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樊锦诗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却牵动了在场两百余位听众的心。12月10日,“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在数字展示中心,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会。
12月10日,樊锦诗先生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会
“我的履历很简单,我祖籍杭州,生于北京,长于上海,求学北大。1963年,我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服从国家的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56年。”分享会在樊锦诗淡淡的话语中正式开始。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四个方面,语气平和地将自己对敦煌56年的深情和对莫高窟修缮、保护工作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等进行了梳理,重点讲述了老一辈先生们无怨无悔在莫高窟执着坚守的事迹,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强调了敦煌石窟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谈及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时,樊锦诗说,“我们通过对比历史照片,和现存壁画、彩塑,发现莫高窟壁画正在迅速退化,如果任其发展,很快将消亡,如何实现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这个难题一直在我心里。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计算机和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情况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合作形成一整套先进的敦煌壁画数字化采集方法。目前已经做成两百多个洞窟的采集工作。”
当提及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时,樊锦诗表示,游客进入洞窟,等于直接进入文物库房,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文物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必须正视矛盾才能化解矛盾、平衡矛盾。我们始终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旅游开放,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得到平衡发展。
……
从樊锦诗的分享中,听众们再次深入了解了她如何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物界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率先制定了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率先建设数字敦煌档案、共享敦煌艺术。通过敦煌壁画数字化采集方法使莫高窟文物珍贵价值与历史信息得到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让莫高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的目标。
通过一件件、一桩桩亲身经历的日常工作生活故事,将过往娓娓道来,众人跟随樊锦诗的讲述回首她坚守大漠的半生情缘。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分享会,让在场年轻一代的莫高窟人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今天樊院长的分享,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莫高精神”作为广大文博工作者共同精神财富的巨大意义,我们要向以樊锦诗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学习,将“莫高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持久动力。
樊锦诗先生用质朴的语言将过往娓娓道来
“真实完整地保存保护敦煌石窟本体与周围环境,延续它的价值和全部信息,并传给子孙后代,是我们敦煌研究院人必须要做到的事,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这个敦煌石窟守护人的使命,也是赋予敦煌研究院代代莫高窟人的历史使命。”樊锦诗说,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工作的责任,在职业范围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要培养自我的良好素质,认准目标,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以积极态度,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做善学之人,主动积极学习,在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不断充裕自我,并消化自我提升,将“莫高精神”内化于心深化于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继续攀登,继续探索,追求卓越,做一个优秀的敦煌石窟接班人。
站在历史的新时期,作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我们要大力践行“莫高精神”,学习“莫高人”忠诚执着、朴实无华的鲜明品格,信念坚定、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赤子情怀,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求真务实、敢于作为的担当勇气,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莫高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焕发“莫高精神”新时代的活力魅力,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为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国际敦煌学的高地而贡献年轻一代的力量。
相关新闻
- 2020-01-17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一个神圣的誓言
- 2020-01-17王旭东
- 2020-01-17赵声良
- 2020-01-17莫高窟耄耋“守望者”:六十载倾心“绣”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