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区行 一线战报】用实干“力度”传递扶贫“温度”——省政协定点帮扶西和县综述
原标题:【脱贫攻坚战区行 一线战报】用实干“力度”传递扶贫“温度”——省政协定点帮扶西和县综述
记者 王芳 韩县银
“以前种庄稼,辛苦一年只能解决温饱;现在大面积种植花椒、辣椒,一年下来过万不成问题。”
“年初买了3只羊,现在已经繁殖到11只,怎么算都是赚了!”
“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房子,危房拆除复垦,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终于脱贫了!”
……
走进西和县蒿林乡,随处都能听到村民对于生活变化的感慨,这些话语正是省政协帮扶西和县最生动的注解。
山水西和人,处处是答卷,处处见嬗变。
如果时间是蓝图的见证者,那眼前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已是一幅绘就的“大写意”。
自2017年帮扶西和县以来,省政协以答卷者的使命、奋斗者的自觉、先行者的担当,砥砺前行孜孜不怠,扛起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责任,盘活用好各级帮扶资源,凝聚基层干部群众的力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锐出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书写政协担当
检验一张答卷好不好,不妨回到出题处。
西和县,地处秦巴山区,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7年8月,省政协调整帮扶西和县。自开展帮扶以来,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带动全体机关干部、政协委员,尽锐出战——1名同志到西和县挂职县委副书记、7名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同时组建8个帮扶小分队,紧扣问题突出的8个领域,集中精力抓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组织152名机关干部认领西和县6个贫困村346户贫困户,分批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做好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工作。
坐在炕沿儿上,听听老百姓需要什么;走在田间地头,看看基础建设缺少什么;召开协调会,议议大家齐心合力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自帮扶以来,省政协主席欧阳坚每年多次到西和县,详细了解扶贫脱贫情况,部署安排定点帮扶工作。
2019年10月8日,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又一次到西和县的田间地头,详细了解贫困人口增收、扶贫政策到户、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培育、控辍保学、卫生扶贫等情况,现场协调推进扶贫招商项目尽快落地。
12月20日,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在西和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召开西和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听取基层意见心声,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思路、教方法、指路径。
……
“2019年,欧阳坚主席来了18次。”省政协挂职西和县委副书记杜宏程告诉记者。
为民呼者,景从者众。省政协其他领导和机关干部经常到西和县,走访调研、访贫问苦,协调帮扶项目,推动扶贫工作迈向纵深。而在脱贫攻坚广阔舞台上,省政协携手31家定点帮扶单位和有关社会力量,坚定前行,在多元联动的扶贫大格局中,用行动诠释“政协就在群众身边”。
没有什么比同心攻坚更能激发热情与激情,没有什么比携手助力更能凝聚精神和力量。
“在西和县扶贫工作中,省政协和各帮扶单位的身影无处不在。”杜宏程说,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担当。
据了解,自帮扶以来,省政协协调省电力公司投资1.6亿元,完成西和县所有自然村通动力电、所有贫困村光伏全覆盖和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与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省直部门对接,协调落实产业扶贫资金3.3亿元,帮助1.26万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扶持452家合作社带动1643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实现应扶尽扶、应帮尽帮。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如今,省政协以“退出贫困”为坐标,用心描摹的西和脱贫攻坚画卷,画质日渐精美,气韵更加动人。
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提升帮扶实效
省人民医院不仅在自己的帮扶村——上铜村建设了远程会诊系统,还扩大帮扶的范围,在西和全县实现了远程会诊全覆盖。不仅为当地群众看病会诊,还通过走下去培训、请上来学习,极大提升了全县医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省农行在完成帮扶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半夏宝”“半夏贷”和中药材保险等金融产品,为西和全县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是省政协整合各级帮扶单位的力量,在西和全县范围内统筹配置,推动各帮扶单位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中发力的结果。”杜宏程说。
西和县作为全国189个、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全国妇联定点帮扶、青岛市北区东西扶贫协作和省、市、县直部门结对帮扶五个层面159家单位共同帮扶。
2018年以来,针对帮扶单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帮扶成效不明显的状况,省政协帮扶办在牵头领导的指导下,整合各级帮扶单位的力量,打通配置,优势互补,帮助全县将帮扶的“游击队”锻造成了有组织、有协作、有专长的“生力军”,不仅解决了“谁来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怎么帮”和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据了解,去年春节刚过,省政协帮扶办在牵头领导带领下,到全县所有贫困乡、贫困村开展拉网式蹲点调研,找准贫困的症结所在,提出“一户一策”帮扶的需求清单和方案,理清帮扶的方向、着力重点和实施步骤,梳理形成了“扬长避短、打通配置、各展所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帮扶工作思路。
随后,省政协帮扶办出台了《省政协联系帮扶西和县省直组长单位工作规则》《省政协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等制度,与西和县31家帮扶单位签订了责任书,把来自国家定点扶贫、东西协作、省市各级帮扶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在全县范围内打通配置,让各单位发挥优势,做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事情。
“这样一来,各单位在抓好自己联系村的同时,把帮扶工作覆盖到了全县所有的贫困村,部分单位的强项、优势得到了发挥,短处得以规避,帮扶工作由过去的‘独奏’变成了‘合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帮扶效果。”杜宏程说。
机制调整后,全国妇联主要负责在全国大中城市帮助推介家政服务和联系手工产品订单两件事,发挥了妇联的优势,培训输转贫困妇女比2017年翻了一番;
青岛市市北区主要负责在青岛市联系劳动力的输转和吸引中小企业到西和县建扶贫车间,输转劳动力由2017年的30多人增加到2018年的500余人;
省生态环境厅不仅完成了联系的8个村的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的改造,同时对10个乡镇实施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
省人民医院不到半年时间建成了5个专业医疗中心,轮训了全部贫困村的医务人员,网上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市委政法委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开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创建,半年之内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41%……
机制一新,全盘皆活。在省政协帮扶办的组织带领下,西和全县帮扶工作由全向专聚焦、由点向面扩展,构建起“统筹配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中发力”的西和脱贫攻坚大帮扶模式,实现了帮扶效益的最大化。
谋划长远,扶智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拔掉“穷根”,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破除思维惯性方能摆脱路径依赖,找准奋斗方向。
立足于此,省政协在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挥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走出去争取各方支援,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先后组织7批次港澳委员、民营企业家到西和县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协调组织系列扶贫项目推介会,推动奇正集团、伎乐天文化传媒、众城拍卖等民营企业与西和县签约启动了10个扶贫项目,帮助建成55个扶贫车间。
——先后引进了中国中药控股、北京德青源、云南百年置业、云南丽江正龙集团等大型企业到西和县实施扶贫项目,累计引进项目170多项、引入扶贫资金8亿多元。
——带领西和县相关部门和单位赴广东、青岛等地开展扶贫招商,已先后在广州、深圳、佛山签约企业38家,落实项目55个,在青岛签约企业31家,落实项目32个。
——协调帮助西和县扶贫企业赴广州、深圳、青岛开展特色农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在青岛市市北区设立的一处营销专柜,仅去年的营销收入就达到5300余万元。
……
扶贫工作,既要扶好“身贫”,又要扶好“心贫”。在帮扶过程中,省政协立足长远,扶智扶志扶信心。
特别是把农业专家“请进来”,对畜牧养殖、“双椒”种植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带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学经验,长知识,促增收。同时,省政协和各帮扶单位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狠抓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有劳动能力的人自食其力、勤劳致富。
生活有了盼头,脱贫自然有了信心。
西和县蒿林乡赵沟村马乐对过了大半辈子紧巴巴的苦日子,他32岁时,妻子去世,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以及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全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近几年,随着大女儿出嫁,二女儿外出务工,家里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但好强了一辈子的马乐对总是不甘人后,在种植花椒、辣椒之余,还在川坝地种起了西瓜,再加上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虽然每天非常忙,但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虽然年底脱贫了,但还是要好好努力,把日子过红火。”马乐对笑着说道。
数据统计,2018年,西和县减贫75个贫困村、2.2万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662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已基本达标,农村整体面貌开始向美丽乡村转变。
2019年,通过县乡自验和市级验收,全县有99个贫困村、7005户30944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45%。截至目前,西和县剩余未脱贫贫困村48个,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0.41万户1.33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省政协帮扶工作“西和模式”,还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批示,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刊发了相关经验和做法。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脱贫攻坚还在持续推进中,在这条脚沾泥土、心系群众的扶贫路上,省政协还将继续用实干“力度”传递扶贫“温度”,而这份温度,也将融化在群众心中……
相关新闻
- 2020-01-07西和县税务局“三全覆盖”提升质效
- 2020-01-07文县产业增效助力农户增收
- 2020-01-06陇南文县:聚力“五大集中活动”决胜整县脱贫
- 2020-01-06陇南西和县将为民办好10项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