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崇信黄花乡:这个冬天不太“冷”
通讯员 郑娟
下了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更低了。但对于崇信县黄花乡高年村的贫困群众来说,心却是热的。走进村子,远处的田野上一座座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康居住宅整齐排列,脚下的硬化路坦荡如砥,正如陪同记者采访的村民李喜才所说,“这路光的能擀面条,啥时候想过变化这么大,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简单的话道出了高年村脱贫致富的可喜成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人们心头暖洋洋的。“回顾这几年确实不容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下派了四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把富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等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内容,建立了数据核查比对、扶贫政策落实、群众素质提升等‘八大长效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四年来共脱贫56户19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8.8%降至2019年的0.75 %。”高年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昆鹏向笔者介绍。
成绩的背后蕴含着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巨大心血。由于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以前的高年村经济发展缓慢,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大家宁肯出门打工挣“天天钱”也不愿发展自己的产业。然而这一切都在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后发生了改变,县乡村三级紧盯村情实际,顶层设计。他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了红牛养殖、果蔬种植、油用牡丹、劳务输转“四大产业”发展规划。现在回过头再看,当初的“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早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建办的养殖小区集中饲养肉牛159头,建成标准化果园400亩、蔬菜大棚200座,种植油用牡丹564.6亩。集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危房改造、旧村改造等项目,新建小康住宅95户,全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推进卫生改厕落地生根,人居环境的改善,一下子将往日的贫困村推向了全县脱贫的先进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满意不满意,群众要答应。打赢脱贫攻坚战,村上发生的变化,六十多岁的蔬菜种植户李喜才最具有发言权。他对记者说,村上为了鼓励蔬菜种植,对他进行了多种技能培训,掌握了技术他心里有了底,这几年他承包了六个菜棚,一年收入两万多元,这样的日子谁不盼呢。残疾人王治洲从原先的穷日子说起,赞赏低保、医疗、教育、红牛公司分红等各方面都是好事实事,不愁吃不愁穿,他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相信日子一年会比一年好。
如今的高年村,贫穷落后面貌涤荡一新。脱贫了,这个冬天都好似变得温暖起来。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