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变“城里人”——白银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侧记
原标题:“山里人”变“城里人”
——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侧记
记者 姚继东
“每天早上4点把娃叫醒去上学,走路要走一个半小时。到了冬季,天亮得迟,一路上黑着摸不着路,娃小还得背上,天快麻麻亮的时候,碰到其他的学生娃,就从背上放下来跟上其他学生就走了。”会宁县会师镇钟鼓楼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住户孙克国说。
今年51岁的孙克国,是一个朴实寡言的地道庄稼汉,也是头寨子镇中湾村黑泉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的重苦力劳动使得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的多,老两口谈及老家,吐露的不是留恋,而是饱经往日生活磨难的酸楚。
孙克国有三个孩子,在老家时,背两个孩子上学,孙克国的妻子王金萍一背就是6年。后来实在没办法,他把孩子转到30公里以外的头寨子镇上,租房子供娃娃念书。孙克国除了种庄稼,还钻小煤窑,干装卸工,砸墙背沙,不惜一把苦力揽活挣钱养家。
2017年孙克国从大山里搬到会宁县城会师镇钟鼓楼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状元府邸小区,拥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基本够住,楼层采光好,周围环境优美,特别是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再也不用起早摸黑。
让孙克国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他住上了城里的楼房,在签订搬迁合同时,不识字的孙克国第一时间请人代签了名字,铁了心要搬出那个“穷窝窝”。
今年10月,郭军柱一家从大沟镇韩岔村庙川组搬迁到钟鼓楼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75平方米的房子。
“这套楼房我只掏了1万元,是两室一厨一卫。”郭军柱高兴地告诉记者。
郭军柱原本他也和其他普通家庭一样,有个幸福圆满的家,夫妻恩爱,孩子懂事,自己在外搞装修挣钱养家。可是2010年妻子难产意外去世,让这个家陷入绝境。嗷嗷待哺的女儿、不知世事的儿子和年迈体弱的老父亲,都需要他照顾,瞬间家庭所有重担都落到了郭军柱一个人肩上。一直以来,靠着政府的救济和兄妹的帮助,郭军柱艰难地支撑这个家,能在城里有自己的住房,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如今,搬入新家的郭军柱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县环卫所找到了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这份既能挣钱补贴家用也能同时抽空给孩子做饭照顾家庭的工作,让他感到很满意,也让生活有了盼头,在这个温馨而舒适的新家再次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记者漫步安置点小区,看到这里草坪青青、道路干净整洁,水、电、暖、路、气、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易地扶贫搬迁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会宁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产业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出山进城”,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谋求扶贫工作新突破,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里的居民搬出深山过上幸福生活。
搬出穷山沟,步入新生活。为切实加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会宁县按照自主创业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对搬迁农户进行就业安置,实现搬迁农户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从根本上实现“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据统计,2017年度和2018年度,会师镇钟鼓楼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267户6271人。目前住房全部建成并分配到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