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冬至 河西走廊民俗多
原标题:炒冬至 河西走廊民俗多
“指子面”
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地处河西走廊的山丹、金昌、古浪、敦煌等地如今依然延续着古老的民俗,除了在“冬至”当天做出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祝福年年幸福安康。
山丹
万人同吃牛娃子饭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山丹的‘冬至’活动一直就有“祷老爷”、炒‘冬至’、吃牛娃子饭等民俗节庆活动。
12月22日上午,在甘肃山丹县清泉镇祁家店村,数万名群众相聚在这里,参加山丹县第五届祁店“冬至”民俗文化节,同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牛娃子饭”。当天现场热闹非凡,近百米的灶台、68口大锅,100多名厨师用近2000斤猪肉、万斤面粉烹饪了5万多碗牛娃子饭,让当地群众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大饱口福,共同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牛娃子饭在当地历史悠久,由厨师把面和好揪成蚕豆般大小,再用专用的梳子摁上梳状花纹,形似花牛犊头,煮熟后与炒好的肉菜烩在一起,盛在大锅里供群众免费食用。期间,还举行了山丹宝卷传承念唱、摄影展、“嗷冬至”民间歌舞演出等活动。通讯员 成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敦煌
福利院暖冬饺子送温暖
12月20日至22日,敦煌市武装部、敦煌市益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沙州镇文庙社区的志愿者们先后带着肉食、鸡蛋、蔬菜、水果等慰问品来到了敦煌市福利院。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唱歌、跳舞,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来了冬日的温暖。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学智 通讯员 吴艳芬 文/图
古浪
吃“指子面”祈福岁岁平安
“冬至”,武威市古浪县的人们都要吃地方特色美食——“指子面”。
所谓“指子面”,有人说是栀子花的“栀”,因其所捏的造型和栀子花很相似。无论是“指子”还是“栀子”,都寓意做人要踏实有智慧,日子过的也像“指子饭”一样有滋有味。做指子是很有讲究的,取优质红秃头面粉,加入适量的温盐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数次,使面团光滑。用擀面杖反复碾压、折叠、再碾压,使面饼韧劲十足,之后再用擀面杖把搓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张。随后,将擀好的面切成指尖大小的方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挟面片,右手拇指把面片的一对角先捏合,然后再向右或左旋转捏半周,即一翻、一拧、一捏,一个小小的“指子面”就做成了。最后,加入配料,铁锅大火炝锅炒制,加水熬,加入指子。
每年“冬至”节,古浪人民习惯于做一顿热腾腾的“指子面”。老人们说,“冬至”一过就要长一岁了,因此人们也格外重视吃“指子面”,意寓幸福安康,岁岁平安。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通讯员 许吉年 文/图
金昌
左邻右舍一起共享“窝窝饭”
在金昌有句俗语,“冬至吃早,腊八吃饱”。
“冬至”日这天,家家户户天不亮就忙活起来,做上一锅香喷喷、热气腾腾的传统美食“窝窝饭”,全家围坐在一起美美的吃起来。同时,还要把这份快乐与左邻右舍一起分享。在乡下,你会发现淳朴的大婶大嫂们端着饭香袅袅的大瓷碗,在初辉的红日下穿梭于邻舍之间,送去的更是一种质朴的祝福,大家相互分享这顿传统美食。
“窝窝饭”——做法简单,“冬至”必吃,也是红白喜事招待亲友的大锅饭。具体的做法有:和面、擀面饼切条、再切成丁、开始捣窝窝。做好的面窝窝,再加上丰富的配料、炝锅,一锅香喷喷的“窝窝饭”就做好了。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通讯员 杨有学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