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访八步沙林场:沙漠变绿洲 构筑起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19-11-22 10: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狄东阳

  本网记者 程健 文/图

  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脉,北临腾格尔沙漠。40年前,随着沙漠南侵,夹在雪山与沙漠中间的百姓不得不遗弃家园,退入山中艰苦生存。

  然而,有6位老人不甘家园被沙漠吞噬,按下6枚指印,扛起铁锨锄头,背上枯草苗木,迎着黄沙北上,坚守世代生存的土地,誓与沙漠斗高低。

  38年来,三代治沙人血脉相承,斗志相传,不仅总结出了治沙固沙的良方妙策,还将近22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今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八步沙林场考察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11月9日,八步沙林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甘肃省只有这一个。

  治沙工程,艰苦卓绝。无上荣誉,也来之不易。荣誉,既是鼓励亦为鞭策。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八步沙林场的治沙人是如何一步步走来,未来,又将如何担起这份荣誉奋力向前?

  11月21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八步沙林场,一探过去与未来之究竟。

  鏖战八步沙

  1981年春,面对肆虐的黄沙,郭万刚的父辈们立下“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治沙继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的誓言,毅然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带头承包治理荒漠,决然向沙患发起冲锋,展开了治理荒漠、守护家园的攻坚战。

  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几经艰辛,近1万亩树苗神奇地出现在了沙窝窝里。然而,几场大风刮过,活过来的树苗不足三分之一,所有的付出,几乎化为乌有。

  “人定胜天!”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用这4个字,描述了父辈们的决心与勇气。

  良策,总在实践中被摸索发现:树窝周边埋上麦草就能把沙子固定住,刮风时也能把树苗保住。

  从此,“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办法开始在八步沙得到推广,苗木成活率达到了惊人的70%。

  4年后,沙窝上冒出的一簇簇开花的植物,向肆虐的沙漠宣告着停止侵袭的豪言。

  沙漠变绿,但年华悄逝,随着“六老汉”年老力衰,他们的六名后代果断继承父辈誓言,成为林场第二代治沙人。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从一苗一瓢水到一棵树一把草再到双眉式草方格,从4万亩到10万亩再到20余万亩。从八步沙到25公里之外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他们,以愚公之精神,探索出了治沙固沙的良方妙策,成为时代之楷模。

  而今,他们将治沙重点转向条件更加艰苦的麻黄塘百里风沙线,已在甘肃省和内蒙古边界治沙近5年。

  时至今日,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累计完成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13.7万亩,工程治沙4万亩(草方格),封沙育林草面积达到37.6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

  探索创新可持续治沙之路

  治沙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这条路,除了艰辛,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持续发展。

  1995年至2000年间,多重因素相加,致使八步沙发生了严重危机:林场面临破产倒闭。

  “我们决定,通过机制创新来谋求发展,在林场附近开垦300亩荒地,打一眼机井,种植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郭万刚介绍,从此,八步沙林场走上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可持续治沙道路。

  随后,他们又成立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承包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将项目收益又全部用于防沙治沙。 为解决治沙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们还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探索“互联网+防沙治沙”模式,争取国际国内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建设,实施了“小渊基金”造林绿化、“蚂蚁森林”、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林等公益项目。

  同时,他们推行科学治沙方法,构建科学治沙平台,疏通治沙区道路,架设通信网络,在各林区管护站配置电脑,购买无人机和虫情检测仪等,对林区管护情况和虫情进行巡视和监测,对治沙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林木成活率大幅提高,治理沙漠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更加凸显。

  随着南侵的沙漠退回北边,乘着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政策,不止三十多年前搬往山区的百姓又回到了这里,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群众也都定居在了这片绿洲之畔。

  此时,八步沙林场又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机制,带动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枸杞经济林、梭梭接种肉苁蓉、八步沙溜达鸡养殖场等一系列产业逐渐崛起。

  可以说,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双手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

  绘蓝图续写传奇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落户八步沙林场,下一步治沙工程的规划与实施成为了当前的工作重点。

  对此,古浪县成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围绕八步沙林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综合协调、建设、宣传、经验推广等展开了规划与实施。

  古浪县政府印发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显示,八步沙林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将继续坚持以建设和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核心,以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等灾害为重点,协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规划,在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点绿成金,生态惠民、共建共享,创新机制、探索模式的基本原则下,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方面,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守住绿水青山,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培育壮大以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和深加工为主体的沙区产业,挖掘开拓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的沙区生态旅游新模式,弘扬三代人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让沙漠披绿生金的奋斗精神。

  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探索科学、实用、高效的治沙技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治理格局,构建荒漠化防治政策体系和防沙治沙共治共享、绿富齐增的可持续长效机制,促进八步沙林场和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形成八步沙林场模式。

  实施方案从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八步沙林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20项指标及阶段发展目标,制定了生态环境建设、“两山”转化示范、基础保障3大类工程共计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5亿余元。

  面对荣誉和绘制的蓝图,郭万刚告诉记者:“我们古浪县有130多公里沙漠线,治沙任务还很艰巨,以后,我们将以荣誉为契机,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划,一代一代坚持下去,把治沙工作做大做好。”

  同时,郭万刚呼吁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治沙工程中,与他们一起,把沙漠变成绿洲,让山更青、水更绿,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