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农村路通了 产业兴旺了
原标题:定西:农村路通了 产业兴旺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在西部欠发达的农村,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其中关键性的是交通问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当地因长期闭塞而保有的特色农业资源就会得到有效开发,脱贫攻坚任务便迎刃而解。
拓开产业发展制约瓶颈
“现在,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了。我们住的是砖瓦房,吃的是自来水,出门有三轮车,想走远处打电话就能叫来出租车。”曾经干过八年村主任的周世明见到记者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的粮食和中药材随时有人就买走了,不用我们跑路。我们这辈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条路,能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能走进来。”
站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往下看,一条蜿蜒18公里的水泥路将闭塞于沟底的陇西县永吉乡姚家沟村,与该县永吉乡和武山县榆盘镇连接了起来,开启了姚家沟村有史以来通过公路走出大山的梦想。62岁的老党员周世明激动地说,他曾经好几次组织动员群众筹款筹劳,想用手推车把路修成,无奈资金和人力有限未能如愿。“以前,我们这里雨天烂泥裹小腿,晴天尘土遮眼光,家里有点东西(农产品)都没法变成钱!党的扶贫政策好,2017年水泥路通了后,就有人上门收党参、冬花,我们不用出村子,坐在家里就可以收钱。”
据陇西县交通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打通这条道路,县上筹集了1064万元,将通往这个有364户1440人的村子的烂泥路修成了水泥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个村子就成了全乡的养殖产业示范村。
因为道路的畅通,村上成立了养殖合作社,57岁的村主任陈彦林亲自负责。在中天羊业集团“投母还羔”政策的扶持下,村里发展起了固定存栏600头基础母羊的养殖业,仅去年一年,纯收入就达60多万元,户均1650元左右。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草业,每亩玉米上交饲料比产粮收入高出一千多元,还节约了劳动成本。
定西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定西市全力开展交通精准扶贫工作,许多贫困地区几代人“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全市坚持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全力推进。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104公里,全市1区6县均通了二级以上公路,119个乡镇均通了油路,1829个建制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均达到100%。
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政策,我们社24户103人就祖祖辈辈穷下去了,要发展没有路么,连娃娃上学都成问题啦!现在好了,县上专门为我们村投了280多万元,把3里路修成了,这个事只有咱共产党愿意干,也能干成!”陇西县和平乡云川村砂川社社长郭忠桂感慨万千地说
砂川社处在陇西和通渭两县交界处,被一条深沟隔于通渭县一侧,山大沟深,孩子上学、群众办事只能穿越一条深十多米、跨度十多米的深沟,深沟里仅有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羊肠小道,蜿蜒陡峭、异常难走,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几乎不能出行。如机动车辆通往陇西,只能从通渭县榜罗镇绕行约16公里。道路问题一直是制约全社发展的瓶颈,也是群众的最大愿望。砂砾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砂川社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孩子上学没路走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该社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坚定了当地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为打通群众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工程,2017年以来,定西市共开工建设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4976公里。同时,市上在大力推进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础上,创新运营服务模式,不断扩大农村运输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鼓励引导运输企业新开和延伸农村客运班线,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36%。同时,依托完善的农村道路网络,着力完善邮政快递电商服务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产业发展行动,助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全市乡镇末端网点达到336个,建成乡镇快递驿站示范点93个,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1.5%,快递网点标准化率达到100%。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当地聚焦交通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结合、一体推进,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
今后,定西市将继续围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这一脱贫退出标准,一方面抓好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建设,在保障行政村道路通畅的基础上,稳妥推动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