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决战贫困 共同迈向小康
陈新光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这前不久,笔者有机会作为第三方专家评估组组长,对定西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深化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了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查阅台账、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定西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经验留下深刻影响。
国家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
消除“无土地”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的最主要制度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1978年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6%,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年均增长15%。解决了中国农村大多数人温饱问题。
这时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由制度约束转向区域约束和能力约束,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甘肃定西历史上曾以贫困出名。过去,不到定西,就很难想象定西的贫困程度。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写道:“陇中贫瘠甲于天下。”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态恶化,十年九旱,农业生产经常是“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斗、煮了一锅”,导致群众生活长期陷入绝对贫困,缺水喝、缺饭吃、缺衣穿、缺燃料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当地民谣曾这样唱道:“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田是‘三跑田’,年年人发愁。”“苦甲天下”一度是定西的代名词,直到1982年,还被国际荒漠化组织列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甘肃定西、河西,宁夏西海固)专项扶贫计划,划定了28个重点扶持县,将定西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性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从国家层面拉开了定西开发式扶贫的序幕。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定西市7个县区全部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定西扶贫开展开始迈入新的阶段。勤劳勇敢的定西人民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不甘落后、不畏艰险,大力发扬领导苦抓、群众苦干、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战天斗地,改变山河,治穷致富,一代接着一代干,经过救济式扶贫、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等阶段的持续攻坚, 四是抓公路养护,切实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乡村尽责、群众参与”的原则,深入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养护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营造了“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是抓运营服务,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扩大农村运输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城市、城际、县乡公交体系更加完善,运力结构更加优化,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助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六是抓示范创建,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原则,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典型带动效应有效发挥。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聚焦交通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通过开展“五个课堂”,围绕“六查六清四提升”专项行动、驻村帮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等问题,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三个摆进去”的要求,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特别是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问题作为专项整治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整改,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结合、一体推进,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开展交通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公路交通网络,许多贫困地区几代人“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建麟向记者说道。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866公里。其中国道955公里(高速公路293.588公里)、省道1807公里(高速公路36.42公里)、农村公路8104公里(县道665公里、乡道585公里、专用道78公里、村道6776公里)。公路网密度55.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1区6县均通了二级以上公路,其中安定、陇西、临洮、渭源1区3县通了高速公路;119个乡镇全部通了油路,1829个建制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乡镇通班车率达到了100%,建制村通客车率99.36%。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7家、客运车辆1512辆,公交企业8家,公交车辆427辆;货运企业80家、货运车辆46519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40家。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围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这一脱贫退出标准,一方面抓好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建设,在保障行政村道路通畅的基础上,稳妥推动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赵建麟信心满满地说道。
相关新闻
- 2019-10-22星火燎原——定西临洮县学习践行“最美奋斗者”柴生芳同志精神纪实(一)
- 2019-10-22定西陇西:订村规立民约 村风民风持续好转
- 2019-10-22定西临洮县龙门镇二十铺中药材市场正式开市
- 2019-10-22定西岷县人民法院司法宣传工作获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