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70年 张掖绘就锦绣画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原标题:波澜壮阔70年 张掖绘就锦绣画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鸟瞰张掖市区 (资料图)
本报记者 何成军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古丝绸之路三条线路在此交汇,自古就是商贸重镇和东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
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从艰难困苦到富足安康,从戈壁荒山到湿地丹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掖市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民生锦绣画卷,经济社会逐步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态势发展。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加115.7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0%。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由2012年第8位上升为2018年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6.50:34.76:38.74调整为21.86:22.27:55.87,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调4.64和12.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7.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105.9亿元上升为2018年的176.05亿元,年均增长8.8%。
1949年,张掖市生产总值仅有3100万元,1970年突破亿元关口,2005年跨上100亿元大关,2010年突破200亿元,2018达到407.71亿元,是1949年的1315.2倍、1978年的161.8倍、1990年的32倍、2000年的6.4倍、2010年的1.9倍,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发展。
70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1949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56元,1978年达到257元,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2008年跨越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33105元,是1949年的591.2倍、1978年的128.8倍、1990年的29.5倍、 2000年的6.5倍、2010年的1.9倍。
解放之初,张掖经济十分落后, 1949年三次产业构成为58.1∶3.2∶38.7,农业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197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4∶21.3∶25.3,依然呈现农业一头沉的产业格局。1978年以来,张掖市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初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9:22.3:55.8,与1949年相比,一产比重下调36.2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9.1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7.1个百分点,行业发展更加协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是长期制约张掖农业加快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农村税费改革、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农村生产关系重大历史性变革,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张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现代化生产机械接连应用,良种良法逐渐普及和推广,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已由广种薄收、粗放经营逐步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已从过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形式多样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
解放之初,张掖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生产十分落后,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微不足道,也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工业经济得以壮大,但总量仍相对偏小,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十八大以来,张掖市委、市政府以抓转变、抓调整为主要任务,全力推进经济转型,以工业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着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电力、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属采选冶炼、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全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逐步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数达到1288户,是1949(20户)年的64.4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6.44亿元,是1949年(48万元)的9675倍,年均增长14.2%。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掖社会消费主体主要以满足人民生活吃穿为主,194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2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各类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和壮大,一批现代化的超市、专营店、星级酒店、快餐店等投入运营,网络销售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辐射其它五县、河西地区乃至省内外的市场网络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消费市场在经过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消费意愿日趋理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05亿元,是1949年(459.2万元)的3833.8倍,年均增长12.7%。
1949年—2018年,全市财政收入由128万元增加到60.64亿元,增长4736.5倍,年均增长13.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94年的1.14亿元增加为2018年的27.84亿元,增长23.42倍,年均增长14.24%。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财政支出由1953年的277.76万元增加为2018年的184.22亿元,增长662.2倍,年均增长10.5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城乡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居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