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金昌:循环经济助力资源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网记者 吕庚青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姓富。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导着社会的发展。
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几十年来,一代代镍都开拓者、金昌建设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青春和汗水在昔日的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9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金昌市,感受资源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甘肃金泥干法乙炔有限责任公司厂区
优势互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PVC在平常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我们头顶戴的安全帽、穿的衣服、背的包。”甘肃金泥干法乙炔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培雄告诉记者,PVC的生产主要通过石灰石生产电石,电石生产出乙炔,进一步加工得来的,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金昌为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延长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与金川集团、金泥集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立地企合作投资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主要包括石灰石、电石、乙炔、烧碱、PVC、水泥生产单元,专门为全市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017年6月25日,乙炔系统正式投料试生产,氯碱化工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运行。2017年8月4日,金川化工新材料公司第一袋合格聚氯乙烯(PVC)产品正式下线,标志着金昌市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项目全线贯通。刘培雄表示,当项目满负荷运行后,可新增用电量25亿千瓦时,增加工业产值50亿元,新增税收7-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
一方面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实现多元经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金川集团化工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
原来的污染物变废为宝
上世纪70年代从一个小小的食盐电解装置起步的金川化工产业,经历了初级建设阶段、扩能改造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冶炼烟气资源化治理和氯碱生产两大化工产业体系。目前已经成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金昌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走进金川集团化工新材料公司PVC生产车间里,机器人正在有序进行着加工作业。金川集团化工新材料公司董事长史万敬表示,近年来,企业在有色冶炼方面,已经实现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最终的产品军用民用,走向全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变废为宝,把原来的污染物,变成磷硫化工,实现了对资源的“吃干榨净”。
潘从明
“滴水掘金”创造工业传奇
我国贵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39%,资源有限,如果没有一套世界领先的提纯技术,冶炼后的电解镍渣、阳极泥、二次含贵金属物料等,只能作为工业废料被抛弃。
20多年来,潘从明及其团队致力于在原来的工业废料中提取贵金属。“如果把工业比为人体,那么贵金属就是维生素,缺少了肯定不行,但我们国家的储量实在太少,我们不做提取,太可惜。”
可在电解镍渣、阳极泥、二次含贵金属物料中提取高纯度贵金属谈何容易?贵金属冶炼过程中涉及到800多个化学方程式,这其中70%以上无法在课本中找到。就连很多大学 教授都觉得不可能。
可潘从明就是要拗着性子,耐下心来,围绕着这800多个化学式反复思索、不断推敲,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简化操作为出发点,模拟实践过无数种冶炼工艺,优化再优化,不断推出多种新工艺新设施。
最终潘从明及其团队攻克了“银阳极泥中金铂钯清洁工艺、铂钯铑铱高效分离技术、贵金属废气净化与回收”等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彻底改变了我国贵金属冶炼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也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资源型城市大多面临着资源递减、环境恶化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的困扰,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多年来,金昌市立足市情,不断寻找发展接续产业,在科学调研、论证,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发力点,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