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军民鱼水情——甘肃省双拥工作综述
原标题:共叙军民鱼水情——甘肃省双拥工作综述
全省军民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坚强领导下,结合甘肃“国防战略纵深区、经济战略通道区、生态战略屏障区、全面小康谷底区”的实际,在双拥工作体系创新上精准发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双拥模范创建新格局。4年来,全省双拥工作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巩固提高,双拥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国防军队建设加速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优抚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任强军 王跃华
优化完善的组织体系
让创城步伐更加坚实
在统筹谋划新时代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计中,甘肃省委、省政府和驻军单位形成统一共识:要确保双拥创建高层引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必须以创新姿态构建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体系。
全省各级部门坚持把双拥工作放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中去考量去把握,形成了“六个纳入、六个统一”的总体布局:把双拥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把双拥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统一考核;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把改善驻地部队和官兵工作条件纳入办实事范围,统一落实;把国防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统一实施;把转业干部、士官和退役士兵以及随军家属安置纳入全省人事劳动用工计划,统一调配,使双拥工作呈现出“站位高、谋划实、效果佳、发展快”的时代新特点。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把双拥模范城争创工作融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创建工作体系。
平凉市委常委会把双拥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使双拥创建视野更新、范围更宽、力度更大。
甘肃省、市、县、乡四级双拥工作,在坚持“一把手工程”基础上,全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军地齐抓共管、军事机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事业单位主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四级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全省基层双拥服务组织达到1.5万多个,完善了议军议警、结对共建、军民纠纷调处、军地重大事项处理等制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贯通、运转灵活、办事高效、落实有力的双拥工作体系。
武威市委、市政府会同驻军部队建立和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军地协调处理重大紧急事项等10项工作制度,推进制度落实中解决驻军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双拥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为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双拥创建质量效益,上届双拥模范表彰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年,省政府就组织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届中检查评估”活动,下发了“届中检查评估”方案。各地积极响应,及早筹划安排部署,准确把握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和组织协调。
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2017年,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驻甘部队大单位共同组成7路工作组,分赴申报的市(州)、县(市、区)进行双拥模范城创建“届中检查评估”。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民意测验和实地走访等活动,对照《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中10个方面83项内容逐一考核、逐项打分,对所有市县进行了综合评估,所得评分结果占评选测评总分的30%。检查评估从以往抽查变为全面检查,实现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全覆盖。
今年4月初,甘肃省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迎检工作拉开了序幕。由军地领导带队的5个考核组分赴全省各地展开全面考核。同时结合军队改革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的实际,探索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对各地形成的特色双拥品牌加以推广。
全省共建成军民共建联系点356个、军民共建示范社区224个,成立乡镇(街道)拥军优属服务队280个、拥政爱民服务队150个,成员近5万人;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5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6个,国防教育示范基地7个、国防教育示范学校36所,省级少年军校11所。
造势鼓劲的宣传体系
让双拥氛围更加浓厚
全省各地以国防教育为重点、社会宣传为关键、各类活动为平台、教育基地为依托、媒体报道为抓手,打造“五位一体”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体系,依托社会、媒体和阵地三大宣传平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教育活动。
全省各地在设立双拥标语、标牌和宣传橱窗的基础上,印发宣传资料76万多份,媒体刊登专题文章1624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国防教育专题片127部,“军人优先”“军人(车)免费”标志,遍布车站、医院等窗口单位和公交、旅游景点等。
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启动仪式。
敦煌市把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和景区景点作为双拥宣传重点,设立规范醒目的大型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牌60多块、宣传灯箱360 多个,建成阳关、鸣山两条“双拥宣传路”。
平凉市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开设“国防知识之窗”“双拥之花”“子弟兵生活”“双拥在线”等栏目,做到双拥工作信息电视有影、报纸有文、广播有声。天水、金昌、张掖等市在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开发本地双拥网络平台,通过平板电脑设备,运行特定的APP程序,指定的操作员直接在平板电脑上编辑文字、拍摄照片,就可以实时发送双拥新闻报道,使双拥宣传实现军地全覆盖。
庆阳市依托红色资源、军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全市党政军主要领导带头接受国防教育。每年举办两次国防教育培训班,开放部队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陈列馆,供地方党政干部、市民及学生参观。市、县(区)党校和中小学把国防知识教育纳入培训及教学内容,累计举办培训班62期,组织干部群众上国防教育课364场次,举办各类国防知识竞赛和报告会126场次,全市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受教育面分别达到了95%和100%。
酒泉市委、市政府推出最能体现传统价值的群众典型——“老妈妈服务队”。这些“老妈妈”常年活跃在驻酒泉市肃州区部队,用50年的爱心坚守,为子弟兵缝补衣裤、拆洗被褥5万余件,绣制鞋垫8万余双,把浓浓的爱送到官兵心坎上。酒泉市将这些事迹做成专题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宣传,使“老妈妈服务队”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现场缝制双拥鞋垫。
类似的集体和个人典型,全省先后推出近20个,经媒体传播后,一批“最美拥军人物”“爱国拥军企业家”“情系国防好家庭”的形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联创联建的工作体系
让融合成果更加丰硕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甘肃省把双拥模范创建放到“五城联创”大盘子统筹布局,即创建双拥模范城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统一部署和推进,做到一起谋划运筹、一同部署安排、一道监督检查、一并抓好落实,进而有效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全省以共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全面巩固和深化“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兰郎双拥文明线”和“天兰双拥文明线”等连片创建成果;以共建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倡导驻军部队积极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共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抓手,构建河西内陆河生态安全、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黄土高原生态安全“三个屏障”。
近年来,军地积极开展双拥联创联建“三活动”,即抓好“双拥在基层”、军地援建“双十工程”和“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
“双拥在基层”活动,不仅助力基层双拥服务组织健全、群众性拥军网络完善、志愿者队伍壮大,而且推动双拥工作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双拥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双拥活力不断增强。
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活动,地方以帮助解决部队营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训练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扶持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等项目工程为重点;部队以共建新农村、扶贫帮困、兴学助教、生态环境治理、引大入秦灌区综合开发及沙坑治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等工程为重点。“双十工程”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广阔平台。
“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围绕经济建设,助推富民兴陇;围绕社会建设,共建平安甘肃;围绕文化建设,共创丝路文明;围绕生态建设,共造秀美山川;围绕强军目标,共筑钢铁长城。这条“双拥文明线”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线、生态屏障线、文化传承线、安全稳定线和军民团结线。
在双拥联创联建活动中,全省地方各界整合运用优质资源,普遍形成了“五个助力”:助力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部队深化改革,助力部队强军备战,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助力优抚对象率先精准脱贫。
兰州市拨付经费为武警兰州市支队征地317亩,市公安局投入经费为该支队购置反恐特战类装备器材用于战备力量建设。市军供站共接待调防、参演、抢险救灾、执勤训练的军列千余车次,并提供饮食保障、住宿保障;驻兰各高校做好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退伍大学生复学和奖励等工作,全市大学生入伍比例逐年提高。
嘉峪关市投入资金改善军分区基础设施,建设武警支队政工网络系统,还为某部队出口道路、室内训练场、野外驻训地及执勤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无偿划拨土地,提供临时用地4.5万亩,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和训练;专门成立嘉峪关市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圆满完成了驻嘉部队参演训练及中外联合军演中的交通及后勤保障任务。
驻甘部队深入贫困地区,帮助驻地108个贫困村1200多户困难群众创业致富。
在甘肃省的生态治理中,驻甘部队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参与打响“护蓝”“治水”“净土”“增绿”攻坚战。每年初春时节,驻地部队组织官兵、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双拥文明线国防林、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等大型生态环境建设活动。4年来,仅驻兰州部队就植树造林2500余亩53万余株。
驻甘部队参加抗洪救灾。
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驻甘部队赴汤蹈火、冲锋在前,协助转移因暴雨、洪灾遇险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武警兰州市支队圆满完成了重大临时勤务,协助做好扫黑除恶、禁毒斗争、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被誉为甘肃的“平安卫士”。
政策落地的保障体系
让权益维护更加精准
甘肃省各级职能部门把解决军人“三后”问题的工作难点当作落实重点,有法规的按法规办,有政策的按政策办;没有法规政策的,经实践探索形成可行性制度,按照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军人意愿的精神办。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以来,通过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打好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组合拳”,汇集了十项举措: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组建教育培训联盟、建立培养孵化基地、成立指导专家团队、实施部门联手帮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开展全员学习培训、选树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做好跟踪服务保障。
甘肃采取“十大举措”加快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其中,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确保退役军人享有专属就业创业扶持;吸纳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省内优秀职业技术院校,组建全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形成了短期技能培训、中高级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教育培训体系;挖掘省内大型企业、生产基地等社会资源,建立5家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协调落实经营场地、工商注册、法律咨询、投融资等优惠服务,为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兰州大学签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首批领到《聘书》的33名指导专家,成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指路人”;每年举办两期省、市、县联动的退役军人大型专场招聘会,依托“甘肃公共招聘网”“甘肃人才网”等网络平台及APP、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全省退役军人招聘信息,扩大招聘会的知情面和影响力;引导甘肃军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甘肃1898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甘肃创联国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法人申请成立基金会,设立甘肃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项基金,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启动资金和周转经费。
目前,已有5509名2018年度的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获取率达89.7%。结合开展“陇原最美退役军人”选树活动,汇总整理甘肃万华集团退役军人牛新民等典型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弘扬退役军人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针对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大幅度改革、驻甘部队变化较大、移防换防调整较多的现实,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军人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明确要求把随军家属随调安置作为硬任务贯彻到底。
各级拥军职能部门主动加强与新调整组建的部队联络,帮助协调解决部队官兵家属工作调动、户口迁移等困难,督促各地积极制定优抚安置新政策。随军家属落户由各地公安部门主动与驻地部队沟通联系,开通随军家属落户绿色通道,创新实现“零门槛”“网上办”“代办制”等手段,积极为军人家属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各地坚持就地就近、对口就业的原则,采取安置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推荐市场就业、扶持创业等多种途径,确保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去年初,职能部门协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在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甘肃首届随军家属定向招聘会。酒泉、金昌、武威等9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同步举办随军家属定向招聘会。全省共有300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200多个。去年6月,组织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驻军大单位分4路工作组,对全省“随军家属落户就业”进行专项督查。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共解决随军家属落户2422人,培训随军家属663人,随军家属就业2921人。
惠及军人的《甘肃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规定》出台后,在区、市、州、县引起连锁反应。
兰州市在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解决了94名军人子女入学问题。平凉市建立驻地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长效机制,打破划片及就近入学规定,在平凉中心城区东、西两个区域指定三所质量较高的学校定点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协调军人子女入学入托208人。
嘉峪关市为解决周边驻军子女上学远的问题,投资628万元新建军人子女就学食宿站,让孩子们上学期间就餐、休息有场地。该市还建立“军人子女入学入园绿色通道”,依托现有学校和培训机构,与部队共建了军人子女素质拓展中心和“蓝天春蕾计划学校”,现代化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助力军人子女追逐梦想。
自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以来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牛彦之带领调研组,到各市州开展调研工作,实地考察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听取汇报和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及信息采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接续、优待抚恤和褒扬服务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据统计,全省共解决随军子女入学入托3942人,随军子女入学入托率达到100%。全省采集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64.3万余人,悬挂光荣牌61.5万户,悬挂率95.6%。
双向互动的品牌体系
让军民团结更加紧密
“双拥创建活动靠的是军地双向的融合互动,思想在互动中交流,工作在互动中推进,难题在互动中解决,情感在互动中加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说:“进入新时代,适应军民对双拥工作的新期待,军地双向互动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全省上下深入打造的‘一城一品牌、一区一特色 ’(一个市县、一个部队创造一个品牌,一个区域、一个兵种创造一种特色),就是把军政军民的新期待变成了双拥创城的新实践。”
白银市凭借军工产业发达的优势,提出“1256”示范区建设品牌战略,打造神龙航空无人机系列等五个“拳头产品”,成为全省双拥创建的新亮点。
在酒泉,双拥工作“时时可以做、处处有人做、人人争着做”的情景随处可见。驻地金塔县把协助完成国防科研试验任务作为双拥创建重点,在历次“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天宫”系列探月工程等重大试验任务中,全县参加护线护路的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和当地群众多达2000人,确保了科研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构建“三个品牌区”是天水市的创新实践。构建秦安县关爱军烈属“示范区”。依托互联网和微信、微博等拓展传播渠道,大力宣扬军烈属的感人事迹,扩大社会影响力,引领和培树广大干部群众崇敬烈士、关爱功臣、尊重奉献者的社会价值取向。构建张家川县民族特色双拥“共建区”。以扶持民族特色产业为重点,发挥驻地部队资源优势,倾力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民族团结作为评选表彰“双拥模范县”、双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为搞好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证。构建清水县“双拥在基层”工作“带头区”。驻县部队把支持深化改革、支持重大决策、支持双联行动、支持重点工程、支持应急救援等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规划,融入双拥共建活动;地方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各行各业的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建立起“六大拥军服务体系”。
今年,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广泛开展“陇原最美退役军人”表彰选树活动。各地将深入挖掘身边退役军人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感人事迹,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开展“陇原最美退役军人”进高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掀起学先进、当先进的氛围,激发全社会尊重退役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热情。
相关新闻
- 2019-07-28甘肃省财政厅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生态环保工作
- 2019-07-28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第五次会在固原召开
- 2019-07-26“花样百出”骗局多 谨防陷阱擦亮眼 ——甘肃省各地公安部门重拳打击诈骗犯罪
- 2019-07-26甘肃省民政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