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陇南康县:绿色发展的县域样本

19-07-25 09:5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康县:绿色发展的县域样本

  1镇8村被国家有关部委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多家中央媒体对美丽康县作了专题报道……

  荣誉不断,掌声不断。

  藏在深山的康县凭什么能交上如此优秀的发展答卷?

  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打破城乡界限,坚持生态优先,用超前的理念,把全县作为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不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加法,将康县变成不要门票的大景区。

  花最少的钱,建最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干的柿子串起来变成了宣传标语;破瓦烂盆,经村里能人的手变成了村道旁的装饰品;四间废弃老屋被改造成了村史博物馆,向村民征集来的闲置农具、废弃老家电变成了见证时代的纪念品。

  “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世纪,从老屋走出,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康县岸门口镇苏河村旅游的游客对村里别具一格的风情赞不绝口,而旅游业为苏河村每年带来经济收入60多万元。

  近几年,康县绘制一张蓝图,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不断推进道路、庭院、房屋、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县350个村中317个村从“脏乱差”变为“绿美净”的美丽乡村。

  “村里现在有30多个垃圾箱,每天都会定时收垃圾。大家平时都特别注重村内卫生,自家周围的垃圾随手就清理了,美丽乡村要人人保护。”岸门口镇朱家沟村村民周艳艳说。

  康县不断完善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施21个乡镇350个村垃圾处理和41个村污水处理项目,完善新建乡村公共厕所1312座、垃圾屋1764座。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全覆盖。

  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管理,村民实现了从“要我爱护环境”到“我要爱护环境”转变,“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内外兼施,让美丽康县“表里如 一”,处处是风景。

  绿色产业:为农民增收,为青山增彩

  青山绿水是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本钱,绿色发展让农民增收,也为青山增彩。

  “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只有将全县的蜂产业提升,公司才能快速发展。”康县鸿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鸿飞对记者说。

  好环境,吸引来了好青年。康县鸿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大学生与回乡青年创建而成。为了更好地发展蜂产业,刘鸿飞承包荒山荒坡,大量种植蜜源植物,为青山不断增彩。

  随后,公司与全县200多户中蜂养殖户签订入股协议,为他们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将蜂蜜灭菌、脱水、精滤、消泡后罐装包装销售,让康县蜂蜜有了自己的品牌。

  截至目前,康县全县发展中蜂6.8万箱,蜂农户均收入达6000多元。

  这只是康县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康县天麻种植1.46万亩,产值达到1.65亿元;食用菌年总产量超过5000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发展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90多万亩……

  咬定青山不放松,富民生态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青山添绿增彩。

  康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山菌产业、蜂蜜产业、茶桑产业等生态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网店+农户”“网店+企业”扶贫模式,建成了1个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21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47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5个网货供应平台,发展电商企业38家、物流快递35家,开办网店1456家。电子商务的快车载着“康字牌”土特产走向全国。

  青山绿水成为康县农民致富增收的坚实靠山。

  绿色效应: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康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今年全县已接待游客251.94万人,同比增长23.2%,实现旅游总收入11.73亿元,带动23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夏季是凤凰谷村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也是全村人最为忙碌的时候。慧香园农家乐的老板辛文英忙得脚不沾地,她的农家乐每天都是“高朋满座”。

  慧香园农家乐经营面积近500平方米,去年纯利润40万元,吸收了周边村庄10多名妇女就业。

  “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去年以来,村上从7家农家客栈发展到9家,农家乐从2家发展到3家,还新增了一家乡村酒店,新建了凤凰谷村儿童乐园,举办了美食节,还通过田园采摘、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尽情游玩。”凤凰谷村村支部书记史佐宏向记者介绍。

  让“好风景”变为“好钱景”,康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

  全县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深入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同时开发朱家沟红色记忆教育型、桂花庄美丽乡村感受型、中节河生态农庄体验型等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加快了风景“变现”的速度。

精彩推荐

  • 敦煌 防汛抗灾在行动 敦煌 防汛抗灾在行动
  • 兰州:无证驾驶被拘 “淡定哥”还有心情摆pose 兰州:无证驾驶被拘 “淡定哥”还有心情摆pose
  • 兰州:骑马逛马路 “拉风侠”行为欠妥 兰州:骑马逛马路 “拉风侠”行为欠妥
  • 宝宝皮肤过敏,很多人认识有误区 宝宝皮肤过敏,很多人认识有误区
  • 敦煌风情线又到荷花盛开时 敦煌风情线又到荷花盛开时
  • 暑期集结号:和甘肃科技馆来场约会 暑期集结号:和甘肃科技馆来场约会
  • 黄河兰州段水位回落市民重返岸边游 黄河兰州段水位回落市民重返岸边游
  • “乐生态”让城市魅力指数倍增 “乐生态”让城市魅力指数倍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