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从边缘地带到“兰州中心” ——来自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19-07-15 09:0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从边缘地带到“兰州中心” ——来自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本报记者 薛巍敏

  七里河区因距离兰州城区7里之外的七里河而得名,曾经成为祖国建设西部的制造业重地。走过70年的峥嵘岁月,面对时代的潮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不息,从未放弃奋斗,如今七里河区已经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兰州中心地带之一。

  全力进入发展快车道

  “我5岁时跟随父母从北京过来支援大西北,被分配到兰州轴承厂,就在七里河安家落户了。”在今年63岁的刘秀英老人的印象中,过去的七里河根本和“城市”两字相去甚远,顶多就只能算个乡村加厂区。

  刘秀英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城关区与七里河区以如今的磨沟沿洪道为界,文化宫以西的地方非常荒凉,更像是一个乡村。当年的七里河区,相对繁华的地段、相对传统的城区只有靠近城关区的文化宫和承担交通枢纽的西站。

  “我们当时去一趟城关区办事、购物都会说是‘进一趟城’。”在刘秀英眼里,七里河区城市建设长期以来相对滞后,成为游离在城市边缘的地带。

  记者从七里河区住建局了解到,过去七里河区并没有几条像样的道路,南滨河路西延段也仅建设到如今的七里河黄河大桥,唯一只有一条西津路,承载着连接东西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马滩、大滩、崔家崖一带都是大片的菜地与农田,城乡二元结构特别突出,乡村的感觉非常厚重。

  2000年以来,七里河区突然发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七里河区住建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工业企业开始提升改造首先带动了兰新铁路以北区域的发展,一些较大的工业企业在改造中被时代发展所淘汰。而兰石厂则通过资产重组改造重新焕发活力,机车厂也随着加入北车集团、并入中车集团,在国家铁路整合中重获发展机遇。

  2005年以后,随着兰州市开始编制《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将原有七里河区老建成区25平方公里扩容到马滩、迎门滩、崔家大滩以及彭家坪的部分区域,兰州市正式提出“一河两岸,三心七组团”的七里河区总体城市架构。为此,在很多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七里河区西站以西的区域正式开始了高速发展。

  “特别是2012年以后,伴随着兰州新区的建立,七里河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正式有了确定的去向,随之而来的便是10.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作为城市扩容建设、发展用地,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如今乘坐刚刚开通的兰州地铁一号线从西站十字出站后,屹立着名为“兰州中心”的商业综合体,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曾经偏居一隅的七里河正逐渐站在兰州舞台的中央。

  “小百合”创造大产业

  兰州百合因其味道甘甜鲜美,是全国唯一食药两用的甜百合,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响亮的名号。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兰州最优质百合的产地之一正是位于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

  袁家湾村本是七里河区西果园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道崎岖,沟壑纵横,谁能想到,这个小村庄是全国最大的百合生产基地。

  “从我的爷爷那一辈开始,全家就一直在种百合,那时候不曾想过这个‘白疙瘩’能成为改变生活的‘金疙瘩’。”袁家湾村村民都知道,发展百合种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十年前的“百合村”村民与周边村民一样,曾一度想放弃种植百合。当时百合价格冷落了农民的心,一斤上等的百合一元钱,有的五角也出售,百合卖成了土豆价。村民面对滞销的一筐筐新鲜硕大的百合,只能忍痛割爱,喂猪喂鸡。

  面对这种情况,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作旺主动寻求改变的法子。2004年,一方面,他积极与兰州大学联系,建立合作开发百合保鲜设备,给村里引进了第一批百合加工设备;另一方面,建立冷冻库,把村民的百合暂时入库贮藏,缓解村民压力。在高作旺的带领下,当年,袁家湾村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百合加工厂十几家。

  在百合产业的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袁家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上每户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左右,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至1.8万元,许多老百姓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家家都有小汽车,日子是越来越好了。”高作旺对自己村上百合产业取得的成绩十分自豪。

  不仅是在袁家湾村,拥有400多年百合种植历史的七里河区正在让这一“白疙瘩”发光发亮。

  兰州百合生产周期长,从种球繁育到成品百合的采收需9年时间,各生长季节的科学管理是成功栽培并获得高产优质百合的关键。近年来,七里河区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向广大种植户和百合贮藏、加工企业宣传普及实用、配套、规范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了一大批百合技术骨干,使百合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全面、熟练地掌握了百合栽培、管理、采挖及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

  去年,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56万亩,产量2.9万吨,种植户1.1万户5.9万人,实现产值8.6亿元,人均百合收益达8068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始于百合但远不止于百合。去年,七里河区以袁家湾村为试点引领,采取“百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扩大百合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百合种植辐射带动百合文化旅游经济大发展,以百合观赏、采挖、文化鉴赏和特色果园精细化管理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田园综合体,加快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示范点。

  惠民生发展不止步

  建国70年来,七里河区在涉及民生发展的事业上一步步经历着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变迁,正在用一份份好成绩的“答卷”,回馈着辖区民众的期许。

  目前,七里河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9.49万人,占到全区人口总数的16.6%,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比较高,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七里河区虚拟养老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00年前后,七里河区的养老服务仍基本处于“空白”期,只有零星几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养老院。

  “如今,七里河区已经建立起虚拟养老院网络,整合涉及送配餐、家政便民、健康保健服务资源30家,同时建有公办农村中心敬老院2家、民办老年公寓2家,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8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发展格局初步建成。”该名负责人说。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分级诊疗政策与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出台,有效缓解了辖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5年以来,七里河区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共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32个。

  记者从七里河区卫计局了解到,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25家,基本形成了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区、乡、村三级网络齐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七里河区提出要加快区医院搬迁改造、红枫岭国际健康城、博跃养颐园项目建设,有效开展分级诊疗,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去年8月,七里河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个平台实现了对辖区内市容市貌、违法建设、施工工地全天候进行全方位管控,让各部门能够对各类事件作出快速响应,尤其提高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更好地为辖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精彩推荐

  • 甘肃省甲肝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 甘肃省甲肝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
  • 香港消费者青睐甘肃菜 6个月供应约800吨同比增长约160% 香港消费者青睐甘肃菜 6个月供应约800吨同比增长约160%
  • 的哥牛永国,我们为你点赞 的哥牛永国,我们为你点赞
  • 金城十二时辰 金城十二时辰
  • 本科提前批专项计划及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15日征集志愿 本科提前批专项计划及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15日征集志愿
  • 本科提前批专项计划及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今晚8时征集志愿 本科提前批专项计划及体育艺术类本科一批今晚8时征集志愿
  • 金城十二时辰 金城十二时辰
  •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交办第二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交办第二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