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甘肃庄浪:大红灯笼照亮村民致富路(图)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
7月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整齐的梯田从山脚缠绕到山顶,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层层碧浪如瀑布般飞泻在座座梁峁之间,绵延数百里,气势磅礴,如诗如画。
吊沟村扶贫车间晾晒的灯笼
走进水洛镇吊沟村扶贫车间,院子里整齐的晾晒着几百只大红灯笼,几个生产车间里,三五成群的妇女正忙着制作灯笼,缝红布、穿骨架、烫印花、粘金饰、安穗子、打包装……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水洛镇吊沟村是庄浪县14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413户1785人,耕地面积3608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户633人,现有未脱贫人口52户185人,贫困发生率10.36%。
55岁的石荷花,是吊沟村二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坍塌,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日子过得很拮据。
石荷花(右)正在将成品灯笼打包
石荷花说:“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补贴家用,前些年我也经常在附近打零工挣钱,但现在年龄大了,加上体弱多病,很难找到合适的活。”
如何让像石荷花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今年3月,吊沟村将闲置多年的小学校舍,免费提供给乐村淘负责人宋晓霞,在村里办起了扶贫车间。
水洛镇党委书记马立强介绍扶贫车间有关情况
“之所以在扶贫车间里做灯笼,是因为乐村淘负责人宋晓霞在做电商时,掌握了做灯笼的相关信息。”水洛镇党委书记马立强告诉记者,宋晓霞具有良好的网络销售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并常年与河北石家庄等地企业建立了订单销售合同,为灯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吊沟村扶贫车间总投资100多万元,已建成晾晒区、生产区、展示区和职工生活管理区四个功能区,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加工生产宫灯种类26种,年计划生产宫灯20万只,产值200多万元。
村民在扶贫车间制作灯笼
宋晓霞介绍,扶贫车间按照“先岗前培训,合格再上岗”的方式,先对应聘人员进行半个月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根据员工年龄、技术和工作需求,安排进入生产一线上岗,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岗前培训100余人次。
同时,扶贫车间实行灵活且具有弹性的工作时间,由员工根据家庭实际自行安排上下班时间,工资按件计发。“弹性工作时间的设置,既可以让员工照看家里,又可以在企业上班创收,实现照顾家庭与上班创收两不误。”宋晓霞说。
村民在扶贫车间制作灯笼骨架
“在这里上班,活轻松、离家近,如果家里有事,随时可以走。我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元,再加上家里果园的收入,年底脱贫没问题。”石荷花笑着说,以前说起脱贫两眼一抹黑,现在大红灯笼照亮了我们的致富路。
截至目前,吊沟村扶贫车间已解决本村就业76人,其中贫困户43人,残疾人3人,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