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蓝靓丽的城市名片
原标题:兰州蓝靓丽的城市名片
作为世界环境日的主办国,今年我国提出的世界环境日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这也正是近年来兰州市始终坚定的环保思路。正是有了这份对蓝天的执着和坚守,“十三五”以来,金城的气质越来越好,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多。蓝天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本报开辟“蓝天净水,美丽金城”栏目,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放管服”改革、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为大家讲述金城“蓝天净水”背后的故事。
白塔黄河,铁桥垂柳,黄河两岸风光正好。翻开兰州人的朋友圈,必不可少的是蓝天美景的照片。随着近年来治污力度的加大,空气质量逐年提升,优良天数逐年增多。朋友圈里晒蓝天,晒的是一份自信、一份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从“黑兰州”到“兰州蓝”
“上学的时候参加过元旦环城赛,那时的感受就是又冷又脏。现在不一样了,兰州的天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好。”1997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今兰州交通大学)现居厦门的闫哲,已经连续参加了多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
对于蓝天,兰州人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受两山夹一河、冬季无风、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先天痼疾’影响,过去十年间兰州一直都在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原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对于兰州治污的调研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论述。过去兰州人渴望蓝天。
“因为先天不足,兰州的污染防治必须先人一步,治污底子薄,条件差,决定了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冬防颗粒物夏防臭氧、全年防控二氧化氮”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常态化管控和重点源治理,并大力创新监管模式,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如今兰州人开始在朋友圈里“晒蓝天”,晒的是一份自信、一份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2013年至2018年优良天数考核比例分别为52.3%、68.5%、69.0%、66.4%、68.9%和69.8%,除外来沙尘天气外消除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颗粒物浓度连续六年下降,2018年PM10、PM2.5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37.3%和34.3%,二氧化氮浓度也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拐点;综合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18年城市年度排名稳定退出全国后20位。2019年1至4月,我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良好势头,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各项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
空气好了机会多了市民归属感强了
环境质量改善,优良天数增多,减排效果明显,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下降,市民直接受益的同时,兰州市近年来旅游、招商引资数据逐年攀升,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达到了治理环境与加快发展同推进、双丰收的效果。
实践证明,治理污染“治”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凝聚社会共识和民意民心的助推器。原国家环保部对于兰州治污的评价是:“突破性地摘掉了长期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子’,开创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模式’。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在于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把过去那些停留在纸上的措施变成了行动,落到了实处。”
“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该负责人说。广大市民既是治污工作的参与者,也是治污成果的受益者,好的空气质量使大家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民心得到凝聚,人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记者 杜志超/文 首席记者 马军/图
■记者手记
从全国污染重点城市到国家推荐的消除“心肺之患”的兰州模式,从饱受市民诟病的污染城市到“中国10大最幸福城市”,“天蓝水净”已成为城市最美的底色,兰州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