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 圆梦小康 ——陇南徽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李文翠
近年来,徽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顺应民生期盼、增进人民福祉,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吹响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打响了一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脱贫攻坚战。
咬定目标齐参战
近年来,徽县围绕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目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七个一批”的精准脱贫要求,确立了“夯基础、兴产业、补短板、破难题、真帮扶”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首先,围绕目标定方向,聚焦短板定措施。近年来,徽县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成立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挂帅主抓,8名县级领导分别负责综合协调、联乡抓点、任务指标落实、数据信息管理、档案资料管理、驻村帮扶、督查检查、宣传报道等8个专责小组,建立“日暗访、周调度、月推进、季通报”工作制度。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县有指挥部、镇有作战团、村有帮扶队、户有联系人”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全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勇当脱贫决战“冲锋队”;镇村干部扎根一线,制订路线图、明确时间表,争做脱贫致富“带头人”;各级帮扶干部联村帮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算,当好破解难题的“主攻手”;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实现村企结对共建奔小康。与此同时,“万名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政协委员助推精准扶贫”、胶州市东西扶贫协作同时发力,唱响了脱贫攻坚合奏曲。
改善民生夯基础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徽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项目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饮水、上学、就医等民生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78亿元,完成危旧房改造9698户,圆了贫困群众“安居梦”;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31处,全县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户户吃上“放心水”;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233公里,全县213个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完成电网升级91处,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672户,入住率达到99.6%,同时,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步跟进,实现了贫困村水电路村村通,卫生室、文化室、党建室全覆盖。
与此同时,徽县还采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精神扶贫,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加大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移风易俗主题教育,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淡了,开始一门心思“脱贫”奔“富路”。
为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徽县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惠民政策,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在群众就医方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3000元兜底报销等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同时加大政策兜底力度,做到“应保尽保”,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发展产业铺富路
近年来,徽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创新实施了“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1”就是全县每一个行政村至少确定一项特色产业;“2”就是县财政为每一个行政村平均安排20万元资金引导产业发展;“3”就是每村至少创办一个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个电商示范店,创建一个特色品牌。“百”就是以扶贫资金为杠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动员群众积极参股,每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100万元以上;“千”就是以产业脱贫为导向,确保贫困户每年实现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万”就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为了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县上投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建立“合作社控股+村集体持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全县苗木繁育、畜牧养殖、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中蜂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27.06万亩,产值达18.84亿元。
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将“分散生产”转变为“合作经营”,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培育了经营主体、调整了产业结构,更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全县10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3.5万户10.59万人参与发展,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
与此同时,徽县坚持走“电商扶贫”新路子,集中发展以农特产品销售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全县1545家电商网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让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等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开发,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数载辛勤耕耘,喜结丰硕成果。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4.2万人降至1426人,累计减贫4.0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6%,89个村达到退出标准,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基本实现。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