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县:党支部合作社联袂打造“一县一品”产业
中国甘肃网1月2日讯(通讯员 路永安)“今年年初,县委组织部给我们村20万元的省拨党费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加上合作社自筹的60多万元,我们建起了自己的蜂蜜建工厂。”文县尚德镇大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毛继祥说,“半年多时间,已生产加工蜂蜜6吨,实现销售收入65万元。”
灌装蜂蜜产品
时逢数九,这是一年里最为寒冷的时节。但是在文县尚德镇大中山村,润强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蜂蜜加工厂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线一刻不停,工人们正在紧张工作,一罐罐色泽清亮的蜂蜜产品随着传送带的运转被送到包装车间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尚德镇大中山属建档立卡贫困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5户415人。三年前该村有贫困人口67户235人。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去外面务工,村上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零散,发展乏力。在脱贫攻坚中,村上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极大改善。但是如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仍然是毛继祥和各级帮扶单位反复思考的问题。
“村里不是有好多农户都在养蜂吗,能不能把这个产业给搞起来?”在一次支委会议上,大家一致认准了蜜蜂养殖产业。说干就干!毛继祥做事一向很果断。
生产车间一角
在帮扶单位中石化甘肃分公司和县农牧局的帮助下,村党支部牵头,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组建了以蜜蜂养殖、蜂蜜产品加工为主的文县润强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初还是很难,村上没有集体积累,合作社缺资金,群众也不愿意入社。”毛继祥说。但是,他们只有迎难而上,到处筹集资金,办理相关手续,开始蜂蜜生产。其实,一开始真的谈不上生产加工,仅仅只是对蜂蜜进行简单的包装。产品品质不是很好,销路也成问题。
正在村干部为之发愁的时候,中石化甘肃分公司决定帮助合作社打开销路,双方签订了产销合同,县委组织部又支持了20万元的集体经济补助资金。毛继祥一边带领合作社负责人四处奔波办理完善生产及产品质量相关认证手续,一边引进先进的蜂蜜加工生产设备。
今年5月20日,润强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蜂蜜加工厂正式投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手续也办了下来。加工厂生产的“陇蜂源”牌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4大类8个系列产品在中石化加油站易捷便利店上架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质量得到了认可,销路很畅,订单签了不少,光靠尚德镇的蜜源已经远远不够了。”毛继祥说,“在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下,我们成立了尚德镇蜂蜜产业联合党总支,实现了与中寨、石鸡坝、石坊等县内蜜蜂重点养殖区域9个乡镇的抱团发展。”
党总支指导合作社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股权,让村集体、贫困户、养蜂农户、其他农户都不同程度实现分红。
生产车间一角
尚德镇党委书记王小平说:“县委组织部为村集体注入了20万元扶持资金,以22%的股权入股加工厂,村内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折股29%的股权,使村集体总占股达51%。分红后村集体收益的40%归入集体积累,60%的收益普惠式平均分配给所有农户。”
12月5日,文县尚德镇大中山村召开分红大会。此次分红共6万余元,村集体分红2万元;17户入股贫困户分红2.8万余元,户均分红1650元;同时还向全村115户群众发放普惠式分红1.5万余元,户均分红130元,实现了“户户分红,人人得利”的目标。
分红之外,部分群众还可拿到务工收入。村民张月香在生产车间为蜂蜜产品贴标签。她说自己每天都有80元的收入,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
润强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文介绍说:“合作社吸纳成员户44户,其中,贫困户19户,一般户17户,残疾8户。今年我们已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县内蜜源已经满足不了订单生产需求了,我们只有去礼县、西和、岷县、卓尼等周边县区收购原蜂蜜。这些都是外县收购来的。”毛继祥说指着厂房前正在卸载的货车说,“目前,我们有个80万元的订单,才生产了一半。”
“陇蜂源”,一个由贫困村党支部与合作社联袂打造的蜂蜜品牌,如今已畅销省内外,成为文县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诞生的县域经济“名牌”产品。毛继祥也被评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合作社正在积极争取文县富民公司的村集体扶持资金,并通过股东增资等渠道筹资200万元,实施蜂蜜加工厂二期项目工程。建成后,厂房总面积将扩大至8000平方米,年加工蜂蜜可达253吨,可为村集体创收54万余元,村集体积累21万余元,全村户均分红可达1800元。” 尚德镇党委书记王小平介绍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