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40年:从后继乏人到海外“次第花开”
原标题:甘肃中医药40年:从后继乏人到海外“次第花开”
中新社兰州12月26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中国中医药资源大省甘肃的中医药发展历经风雨,改革开放前曾遭排挤和打压而后继乏人。40年来,该省中医药从举步维艰到如今走出国门在海外多国“次第花开”,并吸引逾千名外国人来甘“取中医经”,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之一。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郭玉芬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披露,1977年底,当时受创后的甘肃中医药机构仅有5所、床位约100张、中医药人员3000多名,后继乏人乏术极为严重。改革开放后,再次“崛起”的中医药经过40年的发展,医疗机构达1727个、公立中医类医院95个、中医床位有近三万张。
尤其,2013年以来,甘肃作为中国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执行省份,先后在乌克兰、法国、新西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或中医中心。
郭玉芬披露,该省建立在海外的岐黄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2017年共诊疗13681人次,共培训境外居民2258人次、境外医师158名。同时,加快中医药产品在相关国家的认证注册工作,目前,匈牙利政府为中医颁发欧盟行医许可证,结束了匈牙利历史上中医需在西医监护下行医的“尴尬”。
甘肃还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出口,兰州佛慈制药已累计注册中成药234种,中药出口额2800万元人民币,甘肃陇神戎发药业已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了6种中成药注册工作。
中新社记者2017年6月受邀采访摩尔多瓦、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国海外岐黄中医学院时看到,海外中医馆就诊者多,来就诊的当地患者大多是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疼痛、多发性硬化症等一些慢性病。在匈牙利的中医专家芦雨蓓告诉记者,经常接诊到周边中东欧国家的游客慕名前来就诊。
与此同时,40年来,甘肃中医药已发展成为该省十大产业之一,截至2018年,甘肃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覆盖1300多个贫因村,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
尤其,中国推动新一轮医改以来,甘肃结合中医特色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医改“甘肃模式”,连续5年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创全国最低。目前,甘肃省97.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05%的乡镇卫生院、97.4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2.45%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甘肃中医药的40年亦成为中国中医药发展的“缩影”,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引世界瞩目还带动了藏医药、蒙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其中,今年11月“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新闻
- 2018-12-27甘肃启居民电子健康卡 告别“多卡时代”实现便民就医
- 2018-12-26甘肃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 2018-12-26甘肃省两家医院率先启用居民电子健康卡
- 2018-12-26看病就医进入扫码时代甘肃省居民电子健康卡在兰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