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一首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壮歌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武威古浪
原标题:【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一首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壮歌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古浪
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东北端。昔日的八步沙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危及交通、侵蚀田园,沙进人退、生态失衡。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护卫家园,六位年过半百的当地村民,毅然立下治沙的誓言,投身愚公移山的壮举。37年来,八步沙“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薪火相传、矢志不渝、顽强拼搏,在昔日风沙弥漫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铸就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12月上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八步沙,倾听朴实的八步沙治沙人的治沙事。
一
37年前,古浪县6位年龄加起来有360岁的老人,不享儿孙绕膝之福,卷起铺盖住在地处腾格里沙漠前沿的八步沙,在那里风餐露宿,治沙造林。
这6位老人都是合作化时期的村党支部书记或生产队长,他们是漪泉村的贺发林、石满,台子村的郭朝明、张润源,和乐村的程海,土门村的罗元奎。
昔日风沙肆虐的八步沙被形容为“沙骑墙,驴上房”。1981年,这6位老人站出来向沙丘挑战。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联户承包治理4.8万亩流沙。在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他们“安营扎寨”,挖一条壕沟铺上被褥算住房,放3块砖支一口锅,一天三顿饭就此解决。在沙漠上生活,没有固定的作息,累了,抽几口旱烟解乏;冷了,生一堆火暖身。他们披星戴月,坚持数年,“一棵树,一把草,压沙防风”,在沙丘上连片栽上花棒、榆树和沙枣。郭朝明在63岁那年病倒了,当他含泪被驴车拉着离开这片渐渐泛绿的沙丘时,他31岁的儿子郭万刚抱着一捆树苗又顶了上来。
流沙固定了,可是6位老人却没有离开八步沙。他们在沙窝上盖起了一院土房,挖了一块菜地,长期住下来管护这片顽强生存的绿阴。10年时间,6个人,驯服了曾经每年以7.5米速度向南推移的八步沙,4万多亩沙丘披上了绿装,周围7800亩土地和4个村镇得以保护。
时光如梭,记忆犹存。石满老汉是六老汉中的老三,也是曾经的全国治沙劳动模范。如今,他的坟距自家的祖坟很远,但却离八步沙的树很近。张润源说:“石满去世的时候说了,他要把八步沙的林子看见。我们就专门找了这个墓地,他就看见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治沙六老汉中的郭朝明、罗元奎老汉也相继离世,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4个走了,两个老了干不动了,但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理了一半,眼看着八步沙一天天绿了,六老汉舍不得也放不下这片林子。
张润源说:“这就是个苦力活,这就是得有耐心、有苦心、有坚持心。”
耐心、苦心、坚持心,正是因为有这么一股劲,执拗的六老汉把治理八步沙的重任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二
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接力棒”,他们六家人相互约定,再苦再难也要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于是,他们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郭万刚今年已经67岁,平时沉默寡言,见到采访团的记者更是躲得远远的,当大家围拢过来聊起治沙时,他却打开了话匣子。“20多年前,这个集体就差点散伙。”
1993年到1996年,由于国家生态政策的调整,八步沙林场没有了造林补助。起初,附近村民盖土坯房,还买他们种的花棒。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棒逐渐没人要了,林场陷入了困境。
1995年,林场就开始发不出工资了,面临着破产、倒闭。郭万刚提议,在林场附近,购置300亩荒地,再打眼机井,种些小麦、玉米等粮食和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探索多种经营。
回首过去,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直面困难,信守承诺,在最苦难的时候都没有卖过一棵树。郭万刚说,他们通过贷款打井、开垦荒地,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发展新路子。
“我们在八步沙平整土地500多亩,新打机井1眼,架设农电线路1000米,衬砌节水渠道3000米,种植小麦及经济作物300亩,培育各种沙生苗木200多亩,使治理后的荒漠开始逐步产生经济效益,林场的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
林场要发展,就不能只守摊子,必须二次创业。于是,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自2003年至今,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达6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
如今,郭万刚的侄子也成为林场的一员,参与到防沙治沙的事业当中,成为这片沙漠上第三代治沙人。
几天前的一场大雪,让八步沙银装素裹,分外迷人。这美丽的景色,让郭万刚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八步沙人的梦想就是终身守护沙漠,再造秀美山川,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路上,他们中有的永远倒下了,有的力竭体衰再也干不动了,但心中的那份执着,已经让他们把根永远扎在了这片荒漠中。
相关新闻
- 2018-12-15戈壁新城奏强音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金昌
- 2018-12-15【改革开放40年】不懈播绿 古浪八步沙治沙精神代代传(组图)
- 2018-12-14兰州资源环境学院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革命故事会展演活动
- 2018-12-14兰州石化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