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扶贫车间”到村口 群众脱贫有盼头
群众在舟曲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作业。
建档立卡群众在舟曲县宏生源实业集团上班。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讯 装货、卸货、垒货……在舟曲县宏生源实业集团“扶贫车间”,着统一工作服、佩戴工牌的员工正认真地在车间工作
40岁的冯宝琴在车间一角熟练操作着,刚刚搬过来的货在她的身边堆放着。因为丈夫过世,需要照顾小孩上学,无法像其他人去更远的地方就业,在宏生源实业集团“扶贫车间”打工,就成了她的第一份工作。
看到记者的到来,她停下了手中的活,脸上露出了笑容,对记者说:“我的情况特殊,远的地方去不了,车间离我家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在这里工作,每个月都能挣两三千块钱。”
今年初,舟曲县南峪乡贫困户李吴明在舟曲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参加了蔬菜、花卉育苗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领取培训合格证的当天,李吴明便在绿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2400元的月薪让这个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舟曲县把“扶贫车间”建设与就业扶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外出转移和就近就业相结合,壮大产业和增加收入相统一,大力推进政策落地,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底,输转劳动力4.04万人,创收6.39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1880人,增收1656.1万元;建成“扶贫车间”20个,吸纳就业3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5户168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新举措:“小车间”承载脱贫致富“大梦想”
“从2017年开始,我就和永平劳务中介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我们家离脱贫不远了。”江盘乡马土村建档立卡户王虎朝笑着说。
舟曲县永平劳务中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办公场地110平方米,公司现有管理人员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人;常年在公司工作人员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人。公司业务主要有劳务派遣、职业介绍、国内外劳务输出、政策咨询、家政服务等。
2018年,公司勇立潮头,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助推产业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土蜂养殖、从岭藏鸡养殖、核桃嫁接,在发展产业项目时,优先吸纳贫困户,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全方位收集劳动力信息,多渠道组织输转,高质量提供一条龙售后服务,为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了一条信息平台。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组织输转劳动力1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0万元。
这是舟曲县“能人引领式”扶贫车间中的典型实例,也是舟曲县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扶贫车间”脱贫模式的缩影。今年来,舟曲县以发展“扶贫车间”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用“小车间”来撬动“大扶贫”。
新形式:多类型“扶贫车间”迸发脱贫活力
初冬时节,舟曲大地进入了农闲时节。
大川镇南桥村的建档立卡户王喜生却闲不下来。“田里的活虽然做完了,可是村里有了‘扶贫车间’,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呢。”王喜生满心欢喜。
和王喜生一样,城关镇罗家峪村的贫困群众都走进“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业。农忙时在田间务农,农闲时在车间务工,不止在大川镇,也不仅是罗家峪村,“扶贫车间”已成为当前舟曲县每一位建档立卡户、贫困村最有效最便捷的就业渠道。
城关镇尚品农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舟曲县尖子石鹿川,该社成立于2012年10月,现有社员35户,固定员工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8名),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经营经济林果、家禽养殖、玉米种植,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采用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的经营模式,把村民手中的山林、田地、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降低风险,使效益、利润最高化。目前该社已承包集体林地300亩,耕地80亩,即油橄榄300亩,玉米种植基地80亩,形成“坡地种果树、林下散养鸡、山下建圈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017年创收800万元,带动周边四个村的150户农户,走出了能人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致富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舟曲县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总体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强弱项,累计减贫8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3.65个百分点。2018年初,还有贫困人口10762人,贫困发生率9.05%,今年计划退出320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36%。凭借着吃苦耐劳精神和敢闯敢拼的品质,大批舟曲人离开家乡,走南闯北,经商务工,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资金、技术、人脉和经验后,开始返乡创业,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态势。其中部分舟曲人回乡投资创办企业,把车间建在了村头屯尾、田间地头,让农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成为了“扶贫车间”的最早雏形。
新惊喜:企业受益群众实现多渠道就业
在农村,有技术、身体好的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就是这些群众,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务工渠道,陷入了愈加贫穷的“怪圈”。
将“扶贫车间”开进村,让舟曲县找到了一条企业发展,群众致富两者双赢的捷径。
舟曲县天河菌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建档立卡户冯周琴做装料、接种工作,农忙时在家干农活,闲下来,就走进“扶贫车间”打工赚钱。“这份工作多好啊,不但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孩子。”冯周琴感慨地说。
企业要用工,贫穷户要脱贫。舟曲县坚持把“扶贫车间”建设推广作为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和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建立企业式、合作社式、居家式等模式,以政府主导、覆盖到村、延伸到户的“扶贫车间”带贫机制,紧盯带动企业这一关键,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确保“扶贫车间”长效运行发展、稳定发挥作用。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行“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建成“省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现入驻企业30户,吸纳带动就业人数421人,带动贫困户40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受益2000多户。天河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50人(贫困劳动力9人),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400元,做到了“经济扶贫”与“技术扶贫”双驱动。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扶贫车间”20家,解决就业3200余人,其中签订6个月以上用工合同,稳定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168人,灵活就业贫困人口2100余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有效解决了无法输转和无业可就的问题。
新愿景:“扶贫车间”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发展之初普遍存在“散、弱、小”问题,如何推动“扶贫车间”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分散走向集约、由弱小走向强大?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舟曲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这为“扶贫车间”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大有可为。县四大班子领导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再次对做大做强“扶贫车间”进行了系统谋划,大力推进行业覆盖精准化、车间布局精细化、发展模式精密化、技能培训精致化、岗位定制精准化、扶贫措施精深化,致力于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构建脱贫攻坚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圆梦小康。
——把“小车间”聚集成“大产业”。结合舟曲县域经济规划,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紧扣各乡镇特色,做好“扶贫车间”规划布局,大力扶持创办“扶贫车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管理服务,鼓励“扶贫车间”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小岗位”厚积成“大课堂”。整合各单位培训资源,围绕“扶贫车间”技能培训需求,实行培训项目清单制度,并给予相应补贴,推行“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务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把“小作坊”拓展成“大平台”。健全“扶贫车间”管理机制,打造车间管理平台,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使“扶贫车间”成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就业创业的大平台。
——把“小加工”质变成“大规模”。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选择前景好、基础好、效益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新的规模以上企业,促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全县脱贫攻坚的大格局,确保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
为了确保“扶贫车间”发展后劲,舟曲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入更多企业来舟曲投资办厂。同时,还引导其他农产物加工企业、电商企业成立“扶贫车间”,确保“扶贫车间”辐射更广。
大山微笑,黎民幸福。这个冬日,我们在舟曲县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新愿望,正在家门口实现。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