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的甘肃静宁模式
原标题:精神扶贫的静宁模式
中国甘肃网12月4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通讯员 王毅)静宁县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围绕政策宣传、乡风文明、文艺润心、科普培训、人文关怀等行动,使精神扶贫在广袤的成纪大地上演绎成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群众主体意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群众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自觉行动,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策宣讲“引” 消除不想脱贫的顾虑
该县界石铺镇镇长李高强介绍,围绕推进精神扶贫,成立村级百姓宣讲团22个,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道德讲堂”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4场。
近年来,针对农村群众整体文化偏低、政策知晓率低、教育管理难等现实问题,静宁县以乡党校、“一大一微”平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主阵地,开辟了精神扶贫宣传新阵地,依托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技术专家、先进典型五支力量,建立了由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乡贤模范、劳务经纪人、脱贫之星、好婆婆好媳妇、妇女创业带头人、十大孝子等先进典型组成的百姓宣讲队伍,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乡土话,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坚定致富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该县开展扶贫政策宣讲9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0余万人次,一次次鲜活深刻、贴近实际的宣讲,为群众送来了“及时雨”、输送了“营养液”,逐步让群众树立了“脱贫不等不靠、致富用力用脑”的思想理念。
文艺进村“联” 凝聚我能脱贫的力量
“静宁县采取“轻骑兵”的文艺宣传方式,改变大舞台、大场面的传统形式,找块空地就演,放下行头就唱,通过歌唱、戏曲、快板、小品、相声等形式,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送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使全县整个乡村文化“活”了起来,让农村由“精神洼地”成长为“精神高地”,利用文艺的“感召力”,增强了精准扶贫的“广度”,从而推动扶贫进入快车道。
典型示范“带” 提振我要脱贫的信心
该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树立典型,形成了学习、崇尚、关爱、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并探索建立了“大手”拉“小手”、“大家”顾“小家”的利益联结,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路越走越宽。
据了解,该县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模雷托胜、全国道德模范张锁锁、全省“最美家庭”周斌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最美村官韩立学、最美帮扶干部雷磊、最美孝老爱亲人物周麦芳等163名热心公益、勤劳致富、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先进人物。
通过一系列典型示范引领,激了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勤劳、我光荣”“我脱贫、我光荣”的舆论氛围,提升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当地群众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我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图解|明珠耀丝路 生态谱新篇 “数”说改革开放40年张掖新变迁
- 图解|【改革开放四十年】 电网飞架陇原 照亮美好生活
- 【陇人相】甘肃本土纪录片导演胡源:挖掘本土故事 记录千年文化与艺术
- 【改革开发40年】依托天水的良好生态 打造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访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图)
- 献礼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甘肃原创普法现代秦腔戏《公民张三》在兰上演(组图)
- 【改革开发40年】依托天水的良好生态 打造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访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图)
- 【改革开放40年】立体交通路网全面形成 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图)
- 图解|喜讯捎给总书记:元古堆村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