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景泰川的“景泰蓝”

18-11-08 15: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沈文刚

  大家好,今天我要从一个老故事开始讲起,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风沙肆虐的傍晚,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泰川的一个沙丘上,一个人影或明或暗地被风沙包围,他一会儿挣扎着站立起来,一会儿又俯下身子,不间断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但最终他没有站立起来,也许被风沙埋没了。

  到了点灯的时候,还不见丈夫回来,她有点着急,赶忙喊上在家的三儿子,顶着八级大的飓风,摸着漆黑的夜晚,向大漠深处挺进。离他们不远的沙丘上,看到一束微弱的灯光在闪烁,女主人大喊道:“快!那就是你爸,这是我们约定的救援信号”。当他们冲到那个人身边时,半个身子已经被沙子掩埋,当看到妻子和儿子时,那个人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只有我不死,我就要和沙漠斗到底!”

  这个人名叫刘志万,是我这次采访中的第一个主人公,他应该可以被称为是景泰县的第一代治沙人,为什么是应该呢?因为没有人对他的身份给予过定义。怎么样来形容刘志万当年居住的景泰县呢?在采访时我和老乡学会了一首当地的民歌,可以描绘当年的情景。“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茬庄稼种三遍,大风绝收小风歉”。只有治了沙,才能活下去。

  就这样,1993年,景泰县正式成立了治沙工作站,刘志万把不到20岁的三儿子刘在军也引到了治沙前线,直到采访当天,刘志万的妻子还在我面前埋怨丈夫,说他一个人还没受够风沙的罪,还要把儿子也拉去受罪。是啊,那时候治沙站的工作确实是个苦差事,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所有人踩着滚烫的沙子,背着那些重达三四十斤的治沙工具和物料就往沙漠里走,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脚上磨起了血泡,肩膀压得红肿,脱了一层又一层皮,但一次次的努力,当一场大风袭来,一夜之间他们栽种的树苗就会被连根拔起,无情的卷到了很远的地方。

  于是,他们开始摸索科学治沙,一套“草方格治沙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是用锄头在沙子里划出格子,把草撒上,用铁锹把草扎进去,再用脚把沙子拥起来,这样风就吹不动沙了。方法是摸索出来了,但是,劳累和艰辛也会越来越多。因为要用脚拥沙子,每天的鞋里都是沙子,沙子磨得脚底都是血泡。就是在汗水血水中,在一次次脱皮中,他们种下的小草,也在风吹沙打中,倔强的存活了下来,一棵,两棵,一片,两片,一行行,一陇陇......

  不仅如此,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一次次方式方法的创新,加上三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景泰川累计造林4万多亩,完成沙化地改良30万亩,封沙育林13.5万亩,营造大型防风阻沙林带30万亩。为了这些,治沙人晒过了多少烈日骄阳,挨过了多少风吹雨打,又经历过人间多少悲欢离合,数也数不清。吃完饭,我和刘在军蹲在路边聊天,我问他:

  刘师傅今年多大年龄啦?

  50岁啦!

  那你老婆孩子呢,来治沙站几天了,也没见过他们?

  我没老婆。

  啊?我没结婚,至今还是个单身呢。

  这是为啥啊?

  年轻的时候,以治沙站为家,没把找对象搁心上,而且,这地方又偏远,挣钱又少,人家一听这条件,就转身走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我这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

  我真的没想到,那您后悔过干这个工作吗?

  说实话,我不仅不后悔,我还很骄傲,看着那些草呀、树呀,一天天噌噌地往上长,我这心里特别高兴,就像是我已经儿孙满堂啦!

  看着老刘的眼睛,想着他30年的坚守,我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力量。采访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天,沙漠里出现的一抹红色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进这个叫做景泰红沙岘的生态园,我们遇到了正在修剪樱桃树枝的村民杨红梅。

  “以前我们这地方寸草不生,现在竟然种活了樱桃树,你尝尝,这沙漠樱桃好吃的不得了!”杨红梅告诉我们,这样的沙漠樱桃一斤能卖到150块钱,这一切都靠的是生态这座金山。环境好了,她不仅种了地,养了羊,还在这里打工,一年的收入能有7、8万。看着杨红梅发自内心的喜悦,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就在前天,我刚到北京的那天晚上,我们白银市的张旭晨市长登上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舞台,向全国的观众说:“上个世纪60年代,白银人住地窝子、啃干粮,手推肩扛,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建成了扬程高达712米、流程260公里、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从此以后,“黄河之水天上来”,变为现实。

  就是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景泰川从大漠戈壁变成了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变成了一件看不够、赏不尽、美丽如画的“景泰蓝艺术珍品”。今天我也在北京,把我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把我们甘肃人民与贫困做斗争的决心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讲给大家听,现在在我的镜头里,又多了了一些新的人和新的事,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故事,使美丽的中国梦在祖国的大西北变得越来越真实。

  个人简介

  陈延欣,女,1991年生,201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新闻系,2014年进入白银市广播电视台工作,先后在《白银新闻》《今日关注》等栏目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采写的作品《65岁老人的最后心愿》曾获得甘肃省广播新闻二等奖、甘肃省电视新闻三等奖、《孟昭杰:将抗战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获得甘肃省广播新闻三等奖;并在甘肃省第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以及全国优秀选手等奖项,多次被白银市广电局、白银市广播电视台评为先进个人。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四年多里,我坚持着最初的新闻理想,深入新闻一线,倾听百姓的心声,记录四处的变化,在以后更要胸怀真情,脚踩大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精彩推荐

  • 因这项工作突出,甘肃这11个县区、71个乡镇和619个社区获表彰 因这项工作突出,甘肃这11个县区、71个乡镇和619个社区获表彰
  • 酒泉肃州区三墩镇双桥村4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图) 酒泉肃州区三墩镇双桥村4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图)
  • 定西,奔跑在脱贫致富路上 定西,奔跑在脱贫致富路上
  • 全域无垃圾 乡村更美丽——酒泉金塔县西坝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图) 全域无垃圾 乡村更美丽——酒泉金塔县西坝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图)
  • 景泰川的“景泰蓝” 景泰川的“景泰蓝”
  •  十佳记者——莫雅鸿 十佳记者——莫雅鸿
  • 十佳记者——邱亮 十佳记者——邱亮
  • 十佳记者——苟裕光 十佳记者——苟裕光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图解:重磅!一图读懂甘肃机构改革
2   图解:唯美古诗词里的立冬
3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
4   兰海高速21.5至0公里长下坡路段将实施
5   备战“双十一” 甘肃电商线上线下联动
6   甘肃省档案馆挂牌成立 王嘉毅出席并讲
7   共赴东方之约 共谋合作之路——甘肃省
8   铸造品牌企业 书写建筑传奇 ——改革开
9   图解:重磅!一图读懂甘肃省机构改革
10   国际敦煌项目合作单位工作会议在英国召
分享到